邯郸城里人的沁河情
邯郸这座有三千年多年建城史的古城里,有条只有邯郸城里人能够记住的小河——沁河,是邯郸滏阳河的一条支流。
沁河发源于邯郸城西的著名的紫山风景区,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在城东(老城)苏曹地界汇入滏阳河。
沁河不是很长,但邯郸城里人对沁河感情很深,沁河承载着许多邯郸城里人的记忆。
沁河上最著名的的建筑是“学步桥”了,邯郸学步的成语,让许多外地人记住了邯郸这座三千古城。而学步桥景观,现在也是来邯旅游的人,必去的打卡地之一。我上高中时,每天上学都需要过学步桥,当时又称北关桥,是一座非常有韵味的老石桥。非常遗憾,由于缺乏真正的文物保护意识,明代建设的古石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翻建了,把原桥全部拆除,用新石材重新建设,虽然新桥仍然是石桥,仍然按照原设计风格翻建,也保留了原桥的的一些风貌,看上去也非常的漂亮,可是新桥已经没有原古桥的韵味和文物价值,这让邯郸人失去了一处珍贵的历史古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改善市区环境,市政府对沁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修建的沁河沿河公园(从陵西街到滏东街之间),沁河市区段,从自然河流变成了景观河,成为邯郸城里著名景点,为邯郸城里人增加了一个休闲的好地方,许多家长都会在周末带着孩子到沁河公园游玩(当时丛台公园还要门票),其中,拥有十二生肖石雕的野趣园,更是许多孩子必到的打卡地。

改革开放之后,邯郸城市迅速发展,但污水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没有能够及时跟进,沁河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十几年中,污染非常的严重,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让美丽的沁河变成邯郸“龙须沟”,河水污臭,虽然,年年都清污治理,由于不能在源头上解决问题,沁河的污染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十八大以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政府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邯郸市也修建了多座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不再排入沁河,同时,市政府对沁河全流域进行综合整治,使沁河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现在的古城邯郸,不仅天重新变蓝了,沁河的水也变清了,沁河市区段,不仅鱼儿重新游回来了,还有野鸭和许多水鸟也落户沁河。
现在的沁河变得更加美丽了,在沁河源头,修建了沁河郊野公园,水清树荫,配套设施齐全,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许多人在周末都带着家人和孩子去郊野公园去野餐、游玩,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
沁河市区段,经过多次治理美化后,变得更加美丽了,两岸绿树绿树,花香景美,再度成为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场所。每天都有许多大人和孩子,在沁河两岸,唱歌、跳舞、打太极、打牌、钓鱼、休闲娱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