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不应该以大为强
---浅析中国企业500强
看到中国500强的名单和统计数据,让人不知道是喜是忧,说则喜,是中国500强的规模正在大步的追赶世界500强,说是忧,是中国500强的企业多数仍为大的国有企业,500强企业的构成并不合理,资源依赖性企业较多,而解决就业问题的服务业比例偏低,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其赢利能力和赢利水平与世界500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市场竞争力更不能与世界500强同日而语等等。
从我们的500强企业的前50位中就可以看出来,90%以上为央企,500强企业中真正依靠自身积累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仍然不多。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做大,并不是真正依靠自己的能力,大多数都是通过行政干预实现的,“拉郎配”式的并购,使企业规模做大了,但是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融合,运营效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我们的500百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许多并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而是通过垄断和国家扶持取得的,就以目前股市“火”的发烫的中石化和工商银行而言,没有国家给予的垄断地位,中石化能够取得那么辉煌的业绩吗,工商银行如果没有国家给剥离出遗留多年的呆坏账和大规模再次注入资金,它能够取得那么高效益吗;即便是如此,他们的人均利润率和资产使用效率,与世界上先进的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其市场竞争力明显的不足。
所以说我们的500强企业很多不能称为“强”,只能说是“大”而已,我们的500强企业真正能走出国们的有那些,我们的500强企业离开我们国家政策的保护能够生存的有多少,企业大而不强是我们500强许多企业的通病。
在500强中像联想、海尔、华为这样的企业太少了,这些企业虽然在世界上还不能称“强”,但是毕竟敢于走出国门与海外巨头竞争,在国内已经能够抗衡外来“列强”的冲击,这样的企业才是中国企业的未来,才应该成为中国500强的主流,才应该是政府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企业。
实际上,我们没有必要强调中国的企业都一定要做大,一定要进入500强,就是规模大了,进入世界500强也并不等于实力就有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需要的是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