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灾区小学预制板没见钢筋,更没见铁丝
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遗忘的民族,是一个不善于反省的民族,是一个不喜欢批评的民族!五•一二汶川地震至今已有半年。我们曾经热血沸腾过,我们曾经激情燃烧过,我们曾经慷慨激昂过!面对灾难,我和大家一样,也曾慷慨捐款,也曾到城市民族广场和热血青年们一起呐喊,也曾在救治灾区伤员的过程中奉献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当激情慢慢退去,和我一样的炎黄子孙是否也在渐渐遗忘,遗忘数百万人即将迎来最寒冷的严冬、遗忘对灾区豆腐渣工程责任的追究、遗忘灾区群众心灵家园的重建、遗忘对地震前后形形色色事件的反省、遗忘对自己生活周围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再审视……不否认政府一直在努力,但政府是否会有选择性遗忘,普通民众是否会变得淡漠。
无数的鲜花与掌声留给了子弟兵、留给了抗震救灾中的模范干群,但并不意味着开香槟庆祝胜利时刻的到来。在对抗地震带来的物质、精神的巨大破坏性灾难过程中,我们半年的努力仅仅是一个开端。希望各系统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经久不息的掌声的背后,是内心深处更深刻的思考,是不久的将来更坚定、更有力的行动。
体制决定了我们的政府包办了一切,决定了民众的力量必须在政府主导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普通民众的捐款、呐喊、流泪终究是一时的,如何让普通民众对灾区的关心、关注与帮扶更具持久性?如何让普通民众拉近与灾区人民空间的距离、心灵的距离?如何让普通民众的扶危助困的传统得到有效实现、升华,值得政府去思考。
虽然大地震发生在四川,但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地震震倒的是灾区人民的建筑、夺去的是灾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谁又能保证我们自己生活的地方永远不会发生地震。那我们和我们的亲人的生命、财产、建筑安全吗?或者相对安全吗?豆腐渣工程还有多少?建筑抗震标准是否提高?我们民众完全有理由关注这一切!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地震已经让成千上万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有理由要反思?唱赞歌有必要,但反思反省更重要。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懂得反思反省的社会,是一个具有极强纠错能力的社会、是一个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社会。血和泪的代价背后,我们更应懂得如何珍惜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