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调离 (原创)
(2008-11-21 15:55:23)
标签:
教授
调离
医笑而过
杂谈
|
分类:
医学教育
|
一直以来,虽然在院校高层身边干工作,却从不注意哪个人物升迁了,哪个人物调动了。虽然别人讨论的热火朝天,自己却懒得理会。我属于那种默默做事,不太愿意随意打听、谈论别人是非的人,因而,对那些职场的形形色色故事往往很少关注。
不过,今天上午,看到医院施教授的调离报告,还是让我感到异常震惊,这种情绪应该是完全出自我对他的尊重与仰慕。我几乎每天都看施教授的博客,感受他生活、学业、事业等一段段曲折的奋斗历程,脚踏实地走过的征程或许比写的更坎坷。
我喜欢施教授的行文风格,特别是一些对心理描写的片段,可谓准确而细致,恰如其分而又不做作,入木三分而又不过于偏激。我很想写一些类似那种文风的文字,但却因种种原因,而选择一种中规中矩专业篇章和温柔细腻生活情怀的博文格调。
我在医院管理学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两博客,一是施教授的博客,另一是医生哥波子的博客。两博客各有所长,一个教授人如何做教学、科研、医疗的医师,一个告诉世人我们的医师生活在何种的现实环境里。学生读懂二人博客,与社会无距离。
施教授博客还在,不过他可能要离开医院了,突然感到有些伤感。不管他离开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我们都需要反思。人才是第一资源,与别的资源不同的是,人才资源是唯一一种越用越珍贵的资源。先有专业高端人才,后才有高端的学科配置与建设。
失去一个学科带头人,不但意味着给这个学科建设带来不小的损失,也给自己的兄弟院校送去了一个已经成材的专业高端人才,培养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在彼此消长中,再引进、培养一个相同专业高端人才是何其不易!失去之后,或许才会懂得珍惜。
如何引进、使用、培养、留住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来说更是如此。还不清楚该事件进展如何?不管结局如何,都应该引起反思。对高级知识分子的管理,绝不单是靠物质或精神奖励就行的。还应彻底思考如何防范此类事件重演。
有人说,凡高端知识分子,不但专业上独树一帜,在为人处事上,经常也别具一格。其实并非如此。那是因为他的高端吸引了所有眼球关注与嘴巴讨论罢了!另外,自古以来,傲气是知识分子的同性所在,只是有些知识分子没机会、没场合表达罢了!
人才的流动,绝对有其规律可循的。扼腕叹息之后,用人单位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查查是不是自己先违背了用人规律。人往高处走。祝福施教授,祝福他越来越好,祝福他将来在另一个平台上,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加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