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课的讲义是我亲手从一百多本相关的专业专著与教材以及海量的各类材料中整理出来的。如同对待自己博客里的文章一样,我对自己的讲义从没有满意过。随着知识的积累,我的讲义总是在不断地完善,而且更新地速度非常的快。
我曾经把讲义的一小部分整理出来,加个标题,作为短篇文章放在自己的博客里,甚至曾经还做成几个小专辑发出来,和感兴趣的朋友交流。去年上半年,我甚至还把自己的一两个课件上传到万俟成老院长的“爱医耕耘”园子里。没想到,最近这些资料竟然陆续地多次地出现在我上研究生的课堂上。讲义中的每句话的顺序和每个字都没有丝毫变动,甚至课件的模板都没有修改。见到这种情形,我是多么地兴奋和自豪。遗憾的是,老师用的不是我最近更新与完善的讲义与课件。可爱的老师能在漫无边际的网络里搜罗到我的讲义,并且非常认可,还搬到了研究生课堂上,这说明咱的东西还是有一定质量的。
但随着老师对讲义内容或文不对题、或过于浅薄、或乱七八糟的讲解,我感到深深遗憾与懊恼。要知道我的讲义每句话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我看过的一大堆材料,也可能隐藏着一个又一个典型的案例,还可能隐藏着医学界、法学界、管理学界,甚至人文社科界的争议。当讲义被庸俗化、曲解化之后,作为讲义最原始作者的我,那种最初的喜悦与自豪就烟消云散了,替而代之的就只剩下极端痛苦的内心,但自己却只能保持沉默!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把那些珍贵的材料以其他种的形式过多地放到我的博客中来。经常有博友通过邮件尝试着向我索取课件和讲义,我都没有给。现在想想自己的这种做法还是对的。作为一个刚开始从事某学科教学的教师,如果想代好课就必须深入地读大量的资料,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科最前沿的东西,了解学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了解学科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情况。学生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在实践中的应用,照搬几张别人的课件到课堂上忽悠学生是极不负责任的!课件和讲义还是自己做的好,不但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我已经写过好几篇关于亲身经历的研究生教学方面的博文,对这种教学方式我真的是彻底失望。有太多课程的讲义是原封不动地从网络上找一些名校的类似讲义来讲,连原来讲义上的学校名和教师名都不去掉,而自己却照葫芦画瓢乏味乱讲,让人实在痛心疾首。看着十几个人的课,只有一两个人来听课,我觉得真的有些事情真的好可悲!
最近,从不同渠道搞到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关于美国医疗卫生保健丛书的《孰能无错:创建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跨越医疗质量的裂痕--21世纪新的医疗保健系统》两部书的全英文电子版。尽管我有这两本书的中文版,但做英语试卷头都大了,现在正疯狂地翻译这两本书的全英版。很多无聊的课还是去的,但基本上是不再认真地听了,转而拼命地翻译这两本英文专著了,加油!
附:《孰能无错:创建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的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