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楼市高增长易宪容观点调控血本无归保障房房产 |
分类: 房地产论谈 |
“楼市仍处于高增长阶段”吗?
文/陈涛
刚刚在中国新闻网读到一篇题为《易宪容:楼市仍处于高增长阶段 但泡沫终将破裂》的文章,对其中有些观点过于偏颇我不敢苟同,今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第一、中国“楼市仍处于高增长阶段”吗?
文章说:“他认为,现在的房价数据,直接根据统计局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如果用销售金额除以销售面积,一到六月份房价仍然上涨10%。而在德国,一年的房价才上涨1%,所以楼市低迷根本不存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9月18日发布的8月房价数据: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6个,持平的城市有30个。与7月份相比,8月份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15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4%,涨幅比7月份缩小的城市有8个。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同比涨幅回落的城市有40个,比7月份增加了14个。同比涨幅在5.0%以内的城市有45个。
即使是6月的房价数据也表明:与5月份相比,6月份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6个。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比5月份缩小的城市有24个。业内人士分析认为,6月全国房价继续延续着下调回稳的趋势。
在如此“下调回稳的趋势”情况下,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还在高喊着“楼市仍处于高增长阶段”, 甚至还拿中国与德国相对比,说中国今年的房价上涨了10%,德国一年的房价才上涨1%,我就是不知道他的涨幅10%是如何得来的,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拿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德国去相对比,我更不知道他是何居心?
第二、中国能让“绝大多数民众有能力购买住房”吗?
文章说:“易宪容指出,现在的房价依然很高。他认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如果不调整,不让绝大多数民众有能力购买住房,仅仅通过经济适用房、保障房来吃一点别人剩下的饭,那问题就来了,任何一个正常的好的市场,80%的民众都能进入房地产市场,只不过80%的人生活水平不一样,买不同程度的住房,不能说80%的人买不起房,这就是问题所在。”
如果说中国要80%以上的人有自己的房子住,那早就已经实现了。据2011年9月23日报道,国家统计局住户办主任王萍萍9月20日表示,关于居民支出中自有房屋的资金折算的统计调查将会进行改革。到目前为止,大概有80%多的住户居住在自己的房子。据了解,2007年,建设部公布消息称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002年底的22.8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底的约28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83%。
如果说中国现在还要有80%的人再买得起住房,那就有点痴人说梦了!为什么?大部分人已经有住房了,已经花费了家庭的绝大部分积蓄,还要人家去买房,又怎么会买得起呢?如果现在真要80%的人买得房,还不要“仅仅通过经济适用房、保障房来吃一点别人剩下的饭”,那么多少房价才算不高呢?
第三、中国能够“买了卖出去让你血本无归”吗?
文章说:“在谈到房地产调控时,易宪容坦言,现在我们的住房主要有两大功能,一个投资,一个消费,住房已成为大家挣钱、炒作的工具。他表示,要通过税收的政策把住房的投机炒作限制住,‘买了住没关系,买了卖出去让你血本无归,这样就足够打击楼市投机行为。’”
我并不反对打击投机炒房,控制住投机炒房,让住房市场回归理性。但是我也不赞同“买了住没关系,买了卖出去让你血本无归”这样的观点。为什么?因为你这样的话,就限制了民众居住条件的改善,你如果卖了原来的小住房想去买大一点的住房,那么“血本无归”之后说不定还买不起小住房了!
据调查,中国60%-70%的家庭将住进适度改善型住房,而非留在脱困型住房里。意即大多数城镇居民从脱困期向改善期过渡,将产生巨大需求。那么,你是想让大多数居民都“血本无归”吗?
第四、中国政府保障房不要建那么多吗?
文章说:“他介绍说,世界很多国家保障房的比例,永远是5%、6%的,并没有生产这么多。因为如果这样大规模的建设保障房,质量上无法保证,可能会带来更加严重的问题。”
按照易宪容的观点,就是要80%以上的人去购买商品住房,绝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应该通过市场来解决,而不应该通过保障机制来解决,所以国家只要建5%到6%的保障房足矣。
而文章在后面又说,“在谈到目前楼市惨淡,地产商是否有可能为防止资金断裂而下调房价时,易宪容表示,目前国内地产商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也就是说,老百姓要想房价有很大降幅要想买到住房,其“可能性几乎为零”。
房价降不下来,你还要让卖房的“血本无归”,你又不让国家大规模建保障性住房,不是自相矛盾吗?那么,你让大家怎么理解呢?你还在这里谈什么房价呢?
2011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