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限价政策分析房产 |
分类: 房地产论谈 |
“限价”政策能走多远?
文/陈涛
刚刚读到一条标题为“廊坊限价挤压楼市泡沫,每平米不得高于9000元”的新闻:昨天,河北省廊坊市房管局通知称,该市今年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最高不得高于9000元/平方米,其中,市区中心区(政治、商业、金融中心)平均价格不得高于8200元/平方米,市区周边地区不高于7100元/平方米。这是继一个月前香河限价后,廊坊市整体启动楼市限价令。业内人士表示,廊坊市启动限价令意在挤压北京限购后给周边小城市带来的房价泡沫,不过,最高限价远超出当地在售均价,给房价预留了相当大的上涨空间(京华时报2011年7月22日)。
确实,自去年初起的这场调控房价的 “攻坚战役”,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虽然房价上涨幅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势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是到今天还远没有达到预期性突破性的效果。高房价还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头之痛,房价问题还是中国政府的棘手问题,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还是各级政府的头痛之任务,房价预测也还是舆论吸引大众眼球的焦点。
如今,继“限贷”“限购”政策之后,廊坊市政府又出台了“限价”之政策。我也完全理解廊坊市政府的苦衷。从去年2月开始,北京出台的限购令明显抑制了当地市场,量价齐跌。但与此同时,环北京的河北小城市带却在大量被挤出的购买力支撑下,量价齐涨。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以4月为例,北京成为四个一线城市中唯一住宅均价环比下降的城市,但北京周边的区域却截然相反。河北邯郸以1.95%位居当月全国城市房价涨幅榜首位,廊坊房价涨幅位居全国百城第5位。廊坊房价的大幅上涨,主因正是从北京转战过去的大批购房者。
然而,我们有没有考虑“限价”之后的效应呢?
比如,“限价”算不算合适的政策呢?“限价”之后,“被挤出的购买力”就彻底消失了吗?会不会又在其他地方“兴风作怪”呢?比如,“限价”政策里的“最高限价远超出当地在售均价”,是不是有“给房价预留了相当大的上涨空间”的嫌疑呢?可是,如果不留“上涨空间”那还是商品房市场吗?比如,“限价”之后,土地价格要不要被限制呢?如果只限制商品房价格,而不限制土地出让价格,你的“限价”政策能走多远呢?如果土地出让价格也进行了限制,那么不仅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不能保证,房地产市场将不成为市场了。比如,“限价”的效果会有管理层期待的效果吗?如果没有“限贷”“限购”政策的配套,如果没有保障性住房的加快供应,如果没有其他周边城市的政策配合,你那个“限价”政策还能执行下去吗?比如,“限价”政策能长期执行吗?如果长期执行“限价政策”那还不如会到房改前的政策,如果不长期执行又能执行多久呢?
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是房价问题,而房价问题,归根结底是土地问题,是通胀率居高不下是问题,是投资渠道不畅的问题,是保障房建设缺位的问题,是老百姓居住理念的问题。不是靠堵能解决得了的,不是靠“限购”“限价”解决得了的,不是靠行政命令解决得了的。
不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根本问题,只采取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政策,只会将中国的房地产引向歧途。
201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