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公开:公开的不仅仅是经费!
(2011-07-16 09:24:26)
标签:
三公经费公开监督执行力态度房产 |
分类: 新闻随笔 |
“三公”经费公开:公开的不仅仅是经费!
文/陈涛
据报道:昨天,公布“三公”账单的中央部门颇有“雨后春笋”之势,国家发改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卫生部、交通运输部、监察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纷纷在官方网站亮出了“三公经费”。有了审计署的“三公账单样本”在前,上述中央部门公开的“账单”在详尽简略的对比上,仍旧“落差”较大。截至昨日,已有23个(实际已有24个)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账单(北京晨报2011年7月16日)。
然而,我还是想要问:时间距离国务院要求的6月底前公开“三公”经费已经过了半个月了,为什么98个中央部门还只有这么区区24个部门公开呢?是“三公”经费太多,各部门人手不够统计不出来?是“三公”经费开支有点说不过去说不清楚,不好意思公开?是还有一些帐目没有处理好,一时不能公开?还是本来就没有打算公开呢?难道这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如此为人民服务的吗?难道这就是中央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吗?
即使是从已经公开的23个部门“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来看,也不尽如人意,还有着许多疑团。比如,有的部门 “三公”经费2011年预算为什么要比2010年决算要高出这么多呢?有的部门2010年决算为什么要比2010年预算要高出这么多呢?有的部门解释得有点太牵强:比如,交通部解释说:“随着交通安全监管、应急抢险保障等任务的增多和燃油成本的上涨,2011年部所属单位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预算比上年有所增加。”比如,知识产权局对于这个“超预算”解释说:“国家知识产权局所属单位人员较多,由于办公用房严重不足,在外租用办公用房,办公地点分散造成公务用车费用开支相应增加。”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是增加了(资综[2010]97号文)批复购车一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有的部门对于“三公经费”不降反升的原因并没有在文字中进行说明。是你认为没有说明的必要?是你认为不屑于说明?是你没有理由?说明的部分原因也让人难以信服:“燃油成本的上涨”,只涨了你一个部门吗?“增加购车一辆”,难道不购不行吗?
我认为,对于没有公开“三公”经费的部门,国务院一定要拿出一点气魄,应该采取行政问责手段,彻底杜绝其“法不责众”的心态。否则,你国务院的执行力就会受到质疑,就会面临着挑战。
再说了,要求公开也要有一个规范的格式,不能让其自行其是。比如,有的部门公开数据太简单,有的太笼统,有的没有解释没有说明。比如,有的部门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好象增加是应当的。因为各个部门人员数量差别很大,工作性质也有异,我建议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的同时,还应该公布本部门人员总数,“三公”经费人均数,本部门车辆总数,“三公”经费车均数,这样让民众可在不同部门之间作比较,才真正具有可比性。
其实,“三公”经费公开的,不仅仅是公开中央各部门的“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接受民众的监督,是政府公正公平公开执政的具体体现,是政府执行力的具体表现,更是中央各部门为民服务的思想和态度!
2011年7月16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