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国土部首次土地问责的几点疑问

(2011-07-09 09:51:32)
标签:

国土部

首次

土地问责

疑问

房产

分类: 房地产论谈

对国土部首次土地问责的几点疑问

 

/陈涛

 

77日下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共同召开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处理了有关地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责任人员。给予44名地方政府负责人、29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纪律处分。国土部部长徐绍史表示,2009年度的卫片执法检查首次覆盖到全国2859个县,并首次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进行了责任追究,实现了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方式的转折和提升(新京报201178日)。

对于这一问责结果,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认为,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实现了重大跨越(法制日报201178日)。

这次问责,看起来好象是动了“真格”的,然而,我却有着几个疑问,今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问责结果为什么如此“迟到”?

我还记得2010年国土资源部信誓旦旦:提出“7月督察、8月约谈、9月问责”的时间表,一场针对土地违法违规的问责风暴似乎正在酝酿。然而,迟至今日我们才看到了这份“迟到”的结果,离“9月问责”整整晚了9个月。

是土地违法的案件太多,国土资源部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是土地违法案件太复杂,牵涉面太广,一时调查不清?是现在的技术水平有限,一时无法统计汇总?是各地方“公关”的太多,一时难以平衡?这就是国土资源部的办事效率吗?我们无法弄清楚其中的内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我们没本事而是敌人太狡猾”:去年国土部部长徐绍史一度坦言“压力极大”。压力来自何处?徐部长语焉不详,我们无从揣测,然而其中透露出的信心不足却是显而易见的(中华工商时报2010913日)。

二、问责结果为什么如此“仁慈”?

根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被问责的县级以上政府主要负责人将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直至撤职的处分。被问责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可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

但是从公布的问责官员名单中,最重的处罚为降级处分,大部分则为记过、记大过、警告等处分,还没有出现撤职或开除的处分。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这次问责做到了精准问责、合情合理、让被问责对象心服口服。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国土地违法现象为什么如此猖獗?我们的官员为什么如此无所畏惧?就是因为我们的违法成本太低,就是因为我们的处罚太轻。有时连条条框框上已经有的规定还做不到严格执法,更何况是条条框框上没有的呢?如果真如有关官员所说“违法程度还没有到该撤职的程度”的话,那么又如何解释土地违法层出不穷的严峻形势呢?“据贠小苏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生违法用地2.3万件,涉及土地面积13.6万亩,其中违法占用耕地5.1万亩,东部、中部地区违法用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了12.5%1.2%。西部地区违法用地面积同比上升了50.6%,全国土地管理和执法形势总体向好,但西部地区违法用地现象出现反弹。”(法制日报201178日)你如此“仁慈”的执法,能扭转土地违法严重的现象吗?

三、问责结果为什么如此“避重就轻”?

我们更注意到了,在问责结果中,涉及的地方官员,大都是三、四线的城市及城区或县级政府,并没有涉及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没有出现省会城市。

我就想问:问责结果中为什么没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要知道,房价涨得最快,土地违法最多,老百姓怨言最多的就是那些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可国土资源部问责时为什么要如此“避重就轻”呢?是那些地方政府官员的势力大,不敢得罪?是那些地方政府的经济重要,不敢影响?是三、四线城市政府的官儿太小,能任你“捏拿”?我们常说“杀鸡给猴看”,你连“鸡”都不杀一只,仅仅杀死了一只“蚊子”,猴子还会怕吗?

如果是这样的问责,地方政府会服气吗?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土地违法现象能制止得住吗?

四、土地问责机制真能常态化吗?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昨天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两个部委做到实事求是,依法依规。“2009年度卫片执法检查首次实施问责,定了,我们就要往前推进。公布结果,用事实说明没有爽约;第二,公布了结果,大家会看到确实是动真格的。”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还要求,严格规范地开展责任追究,建立常态化的土地违法责任追究机制(新京报201178日)。

国土资源部首次实施问责,从20109月推到了20117月才公布问责结果,还说“用事实说明没有爽约”, 并且是如此的“仁慈” 和“避重就轻”,要我们怎么相信你的“土地问责机制常态化”呢?

中国的事情,总是喜欢“虎头蛇尾”,你首次问责都是这样的结果了,我们还指望你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的问责会更严厉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土地事关国计民生、公平正义和百姓情感,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整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该出重拳的时候了,也不能再让公众失望了!

2011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