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价预测准确性分析房产 |
分类: 房地产论谈 |
人民大学为何不作房价预测了?
文/陈涛
刚刚读到一则新闻《人民大学报告称降房价将是开发商的理性选择》称,房地产价格调整已进入“疲劳期”,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不会“硬着陆”,2011年大城市商品房价格存在“去泡沫化”趋势,并在2-3季度会出现局部拐点,对于开发商来说,房价适度下降是换取楼市回暖的理性选择。(京华时报2011年7月4日)
我发现,人民大学报告没有像去年那样去预测房价,去信誓旦旦地说“房地产价格将出现接近20%的下滑”了,只是提出“房价适度下调换取楼市回暖是开发商理性选择”之类的含糊建议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预测信心了。
确实,当高房价已经成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头之痛时,当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时,当房价预测也已经成为舆论吸引大众眼球的焦点之时,各种各样的专家学者、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各种各样的业界精英纷纷去研究、去探讨、去争论、去预测,纷纷去去调研、去分析、发成果、出报告。
至于那些所谓的房价预测,要说可靠性、准确性,我看比较难。
不要说房地产市场充满着无数说不清的变数,比如政策因素、物价因素、货币流动性因素、土地供应因素、居民消费观念因素、保障房的完成情况因素、大众投资渠道因素、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因素,等等,决定了房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谁也不能准确预测房价;不要说中国幅员辽阔,房价的涨与跌与地区差别、经济差异有关,就算是同一个城市还存在着地段的差异因素,还有结构性的“假涨”“假跌”,因此一个笼统的平均房价涨幅与跌幅也代表不了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那么,即使你预测了房价指的的是那个城市哪个地段的房价呢?还是全国的房价呢?现在连国家统计局都已经不发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幅的平均数了,你凭什么去预测全国房价的走势呢?
还记得去年我就写过一篇文章《 对研究报告预测房价的质疑 》,对那些所谓的房价预测提出了“研究报告预测房价所依据的数学模型是否可靠”, “研究报告预测房价所依据的宏观环境是否有变”,“ 研究报告预测房价的比对基础是什么”,“ 研究报告预测房价有没有成功的案例”等四点质疑,现在看来也应证了我的疑问。
当时,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机构昨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示,在楼市新政持续的基础上,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楼市调控加码,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将出现严重问题,房地产价格将出现接近20%的下滑,但不会出现硬着陆的情况,预计明年3月至4月是楼市全面调整的时点(新京报2010年11月2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我国房价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下降,最大跌幅将达到20%。同时表示,本轮宏观调控措施,将使得一线城市房价下降20%,预计从2011年下半年起,房价可能触底反弹(广州日报2010年10月22日)。
至于2011年上半年的房价走势,我相信大家也看得很清楚了,不仅没有出现“房地产价格将出现接近20%的下滑”的情况,相反有的城市还出现了上涨,不过也有的城市出现了下跌,尽管跌幅很少。这就说明,房价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偏代全,不能以点带面,更不能笼统的预测房价走势。
所以,我觉得研究机构也好,专家学者也罢,少来些房价预测,多作些深入分析,少来些短期预测,多作些趋势分析,才是正确的选择。其实,真正做到了房价涨也不惊、跌也坦然,不去大惊小怪,不去刻意炒作,让房价回归真实面目,才是对民众真的好,才能真正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人民大学已经不作房价预测了,那么其他的机构和专家呢?
2011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