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再复谈天说地
陈雅婷
谈母校 富而办学的好榜样
1959年,刘再复毕业于国光中学。谈起母校,刘再复言辞之间全是关于书籍,关于文学的美好回忆。在他眼里,这所“世界上最美最可爱的学校”在其年少之时,就为他解决了人生的“终身大事”,即生命的归属。他说:“国光中学,这是我从事文学的出发点。母校第一次为我打开了文学的大门,打开了泰戈尔的大门,打开了莎士比亚的大门,打开了托尔斯泰的大门。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归属。”对于他来说,当年母校丰富的图书馆资源,让其在年少时期充满了关于文学与人生的温暖和憧憬。
国光中学是由东南亚橡胶大王、教育家、慈善家李光前先生创办的。李光前先生与其岳父陈嘉庚先生热心于公益、教育其实就为现代许多富人们树起了榜样。刘再复谈起了30年前的一桩往事:“1984年,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在当时,正好听到赞孝通谈教育。他说,福建闽南地区就是我们教育的榜样,这里文化非常发达,人才辈出。就因为闽南地区出了一个陈嘉庚,他把财富用到教育上,培养出许多的学生。”刘再复认为陈嘉庚与李光前实际上为许多人解决了一个问题,即“富了以后怎么办”。孔夫子说富而好学,而他们则是“富而办学”。刘再复指出,富了之后怎么做,其实是对一个人,一个民族的考验。富了以后要么堕落,要么上升。有的人有钱后不知道怎么办,结果吃喝嫖赌,走向堕落。而有的人则是用财富做好事,特别是教育这件很有意义的事。富而如何,人生的意义即在这个分界上。
说泉州
实至名归的“东亚文化之都”
日月26日,泉州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共同成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对此,刘再复赞誉家乡泉州,乃实至名归的“东亚文化之都”。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华侨文化。在刘再复看来,泉州算得上是“华侨文化之都”。自古以来积累的深厚历史底蕴,让泉州成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底气十足。刘再复说道:“泉州的文化积累非常雄厚,福建的其他城市难以比拟。在南宋,当时的首都临安府即现在的杭州,相当于北京。而泉州则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海纳百川,各种文化与宗教都汇集于此,历史带给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它收获‘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
阔别24年,刘再复两年前曾回到泉州。那时,泉州的变化,经济上取得的成就刘再复就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改变中也有“不尽理想”的地方。此番再度回泉的他说:“泉州是座古城,改变中本可以更多地保留一些古典美,或者说整体风貌还应该保留古典美,但似乎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今天想起来,便觉得‘浮华感’大于‘美感’”。而此次泉州斩获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上,在古城风貌的古典美塑造上,如何体现“东亚文化之都”的气韵,泉州将更有方向。
论诺奖 华人作家谁都可能得奖
哪位华人作家将成为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个问题是不少国人所好奇的。但刘再复不愿意作具体的判断,但他认为在当代华文文学中,确实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充满创作的活力。创作用十分惊人,当代文学的整体成就已经超过现代文学。而且现在中国作家的写作条件非常好,不同于许多国外作家,中国作家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当职业作家,专心写作。所以在21世纪,相信还会有不少的华文作家能获得诺奖。
近期,有报道指出,自莫言获诺奖一年之后的今日,国人的阅读并没有明显提高,而与此相反的是,莫言故乡的旅游持续大热。总结来说,即“莫言促进了旅游却没有促进阅读”。对于此报道,刘再复并不赞同。他说,莫言得奖后有很大的效应,这使得各个国家都注意到了他的作品。我们不能光看国内,在国际上,莫言获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而莫言的书退出畅销书的行列,这也是正常的。“没有促进阅读”这样的提法太笼统,没有量化的统计,没有说服力。刘再复说,在香港,他就看到许多学生都在阅读莫言的作品,而在过去是没有的。
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评出,一直大热的候选人村上春树仍没有得奖。“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再次成为“最悲壮的入围者”。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本身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刘再复说,村上春树的作品是很不错的,如《挪威的森林》有着一种现代的孤独感,作品更受年轻人的喜欢。未能得奖有很多的理由,翻译的原因、推荐的原因、风格、审美趣味不被瑞典院士们所接受……各种原因综合,都可能使作家与诺奖擦肩而过。
言王强
还原最真实“中国合伙人”
《中国合伙人》是今年内地一部热门的电影,有人说,影片是根据“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在剧中,佟大为所饰演的王阳若对号入座的话,即是王强。而王强,恰恰是刘再复极为喜爱的子弟。
王强曾对朋友们说,看《中国合伙人》请不要对号入座。而刘再复也认为,电影中的王阳与王强分明是不同的两个人。在电影中,王阳是位文艺而浪漫的青年,一生梦想是当个诗人。而现实中的王强,并非如此。他虽然活泼,但特别善于思想。
王强的妻子陈碧丽,是刘再复妻子在福建连城一中任教时的学生。王强与陈碧丽在北京大学外文系读书时,就经常到刘再复家,多年来一直就是刘再复的子弟似的年青朋友。也是刘再复见过的年轻人中最聪明最好学圾有思想的一个。他的散文选集(香港版)曾请王强作序,散文中也多次讲述王强。
王强第一次出国之时,当访问学者得到了四千美元。作为书痴书狂的王强,把这四千美元花得一元不剩,全用到买书上了。有一次,王强与刘再复在美国落基山中游玩,就在山中拼命找看有没有旧书店,后来竞在古玩店里找到了几本很难得的旧书,如《美国赌博史》。一到书店就像着魔似的王强在家中的藏书量极多,多得连刘再复都曾吓了一跳。博览群书,什么书都知道,有时刘再复还去请教王强。像以色列文学、阿拉伯文学等很多偏门的文学王强都懂。更为可贵的是,王强懂得多国语言,可阅读多国的文字,如希腊文、德文等都没问题,是个天才型的人。
好学深思的王强自然深得刘再复的喜欢。文艺与浪漫,王强也有。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不浪漫。王强勤奋,爱思考,非常有见解。以前在北京到刘再复家时,王强就喜欢把他家中的书搬来搬去,整理分类。王强曾对刘再复言:“房间布置最美的还是书籍与书架。”而刘再复也如此评价王强:“王强就是个书痴,我非常喜欢他。既是书痴又不是书呆子。聪明而有思想,才是其本质。”
(泉州商报记者陈雅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