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读《最后的道德痴人》

(2012-05-05 20:57:32)
标签:

转载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如此写母亲的文章有几篇?

    在我随便浏览的博客中,无意点击进我一生最尊敬的先生博客,读到博客此文时,距2012年母亲节还有16天。

    也曾负笈学俯,在菁菁校园啃过先生的文学评论集。那是本在当时誉满天下的专著啊,依稀记得专著的扉页引用狄德罗的话:“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因这本书,当代文学评论对人格形象剖析从此焕然一新。此时对文学的震撼,一定有庄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开天辟地之力。

    后来就读到冰心奶奶写给先生的一篇短文,内容已记不清,但内有一句话“八闽多才俊,他是出色的一个”。

    后来就读到过先生一篇散文,文章开头写到“我又来到海滨,亲吻着蔚蓝色的海。我坐在花间的岩石上,贪婪地读着沧海-------展示在天与地之间的书籍,远古与今天的启示录,不朽的大自然的经典。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长岁月久久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波光,读着迷朦的烟涛,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的文字。”

     后来又知道他去过法国,去取《哪吒闹海》国画。

     在我远离书本二十年,近期重新阅读时,突然见到先生在异国的博客,不禁感慨系之,潸然泪下。他经历了个人命运的沧桑巨变,由“鲜花着锦,烈火煎油”的热烈,跌落到无名的寂寞。尽管博友形容他:“独立思考,无畏前行,既有人间猛士的担当,又有禅者无待的洒脱。从未稍改对文学的挚爱,始终不渝有着对读书治学的坚持。”但我总认为,在孤独面前,生活的枯索与心灵的衰竭肯定会注入他的灵魂。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看到已不见昔日豪情的先生照片,我只想期待:归来!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地在盼望,是日显月隐的天空在盼望,更是东方精神内核文化在盼望!

     亲爱的博友,您如果知道先生是谁,一定会和我一样有着同样的人生感慨和殷切盼望!也许会和我一起呐喊:先生,归来兮!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