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情与才情的双重诗意

(2009-11-15 20:37:35)
亲情与才情的双重诗意
 
   这次到马里兰大学看望剑梅,除了在草圃上跟着小孙子追逐蝴蝶与蜻蜓之外,就是敦促她编出一部中文写作的集子。昨天,她的第一部英文著作《革命与情爱》(Revolution  Plus  love)刚刚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高兴,便趁机又催促她。可是,她说:“过去所写的好像是匆匆走过的台阶,总觉得以后会往上走,还是等等吧”。无可奈何之下,我只好说:“你忙,我来替你编。”她点头答应後竟然找不到许多已发表的文章,我只好凭记忆为她搜索了好几天。我虽然有点不满她如此满不在乎,但也喜欢她生来就有的不太看重名声的脾气。不知道为什么,她天生就有一种老庄气质,虽喜欢读书思考,却更喜欢生命自然。她的同事、马里兰大学东欧亚洲语言文学系的美国教授曾对剑梅说,我喜欢并研究中国的老庄哲学,但在你身上,才明白什么是道家文化。剑梅的这种气质,派生出与世无争的从容与潇洒,但也派生出不愿意“拚命硬干”的慢吞吞,远不如我的刻苦与勤奋。
    我的英文不好,对她的英文专著,只能读懂大意,感受不了她的文采与格调。欧梵兄曾称赞她的英文十分优雅,可惜我没有品赏的幸运。而她的汉语文章,无论是散文,还是论文,我则每篇必读,也深知它的得失。前几年,她和我合写《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集中精神地练了一次笔,很有长进。以后,我们又应《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兄的邀请,共同为该刊开辟<共悟天涯>的专栏,每篇近两千字。她写的这组文章(十几篇)相当好,既有思想又有独到的文字,香港许多朋友也十分赞赏。这之后,她又独自写了一组评论分析世界上一些女性艺术天才的文章,从《费丽达:自我画像的极致》到《凯特·萧邦:一坏女人的百年震撼》每一篇读後都让我惊喜不已。这些文章她真下了工夫。写作时,她阅读了评论对象的英文传记或自述,参考许多英文评论书籍,自己也认真地进行了思索。剑梅本来就擅长女性批评视角,这次她选择的又是人间的女性诗意生命,因此,文气相当痛快淋漓,对那些歪曲女性天才的世俗偏见,也作了相当尖锐的批评。这组文章,内地的文学艺术批评者由於难以阅读英文原始资料,大约较难写出。我很欣赏她的这组文章,并觉得她找到自己的中文写作路子——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路子。这是典型的学术散文。其中有对女性天才的炽热情感,有不容质疑的辩护,剑梅称她们是拥有凯萨般的灵魂的狂欢女神,献给她们以至情至性的礼赞文字;又从自己的女性批评眼睛,对她们进行超脱世俗的评论,从而在思想与文采中显出诗意。可惜学院职业角色的既定逻辑,要求剑梅必须立即进入第二部英文著作的写作,否则这组文章不断写下去,成果一定会十分丰硕。
    我不避讳和剑梅的父女关系,向读者首先推荐她评述女性艺术天才的几篇文章,同时也欣赏她在耀明兄敦促下所写的小品文,如《抱着娃娃到香港》、《“第二祖国”门前的徘徊》、《帘外秋雨正潺潺》等,这些短小散文是她生命景观的自我描述,不失真性真情。我曾调侃她的这些散文是“诉苦文学”,这些文字的确有许多人生艰辛的诉说,但在“叫苦”的背后,却让人感到她如荷尔德林所说,追求的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她的思索世界里,诗意不是教授的头街,不是学问的姿态,而是生命之真与情感之真,是把对孩子、父母、丈夫、姐妹、朋友具体的爱推向全人间的脉脉情怀。
    剑梅把张爱玲的“流言”概念和法国的女性主义理论家伊莉格瑞(Luce lrigaray)的“流质体”概念加以引伸,把自己的写作方式定义为“水上书写”,并逐步成为一种自觉的写作理念。我很喜欢“水上书写”这一意象性理念,这说明剑梅确实拒绝固定化的写作心态,向往不拘一格的精神漫游者作风,而且还反映出她的写作低姿态。水流总是在低处。在热衷争夺话语权力的文坛中,写作真是一种冒险,搞不好反而越写越自大,越写越不知天高地厚。“水上书写”至少不会越写越自大,而会越写越自由,越写越谦卑。
    剑梅很重亲情,她把《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献给奶奶叶锦芳,把第一部英文著作献给我,在扉页上特题下:To may dear father ,Liu Zai Fu。剑梅小时候一片天真憨态,胆子又小,为了激励她,我和她妈妈菲亚在她上幼儿园时把她的名字从“棠棣”改为“剑梅”,棠棣就算是她的名字。棠棣之花乃是兄弟之花,我们期待她永远拥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襟怀,但又希望她刚毅自强,便给她一个侠女般的名字,盼望她带着一点侠气开辟自己的路。她后来果然不负我们的期望,在课堂上总是很敢提问,在海外的学术场合,也总是不回避问题,很有质疑的勇气。有次她的博士生导师王德威教授对我说:没想到剑梅还很有大将风度。今天我为她编辑集子和作序,心情格外欣喜,真感受到亲情与才情的双重诗意。
                                              
                                 二OO三年十月十二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海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