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地理记忆——写在建国60周年

(2009-10-07 09:17:38)
标签:

杂谈

2009107

北京的地理记忆(三)

——写在建国60周年之际

放生池

在现在北京崇文区政府所在地西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胡同叫放生池。胡同里有一个天主教堂。教堂办了一个小学叫惠我小学。惠我小学是一个大学校,总校在王府井背面的八面糟,四个城区各有一个分校。放生池的惠我小学是第四分校。

1947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父母因为忙着谋生,根本顾不上我上学念书的事情。我自己在街道上看到电线杆子上贴着一则广告,说惠我小学招生,我就去报了名,并顺利地考上了。(当时并不知道是私立小学,学费高。)在家乡我已经念到四年级,进了城,怕赶不上,继续还念四年级。

进去以后才知道是教会学校,最不习惯的是每天下午上课之前先要念半个多小时的经书。没有人讲解,只是念,因为不懂其中的内容,所以非常乏味,但又不能不念,所以很是腻味。再一个是每星期天上午要去教堂,跪在黑洞洞的教堂里做礼拜,把玩耍的时间都挤没了,更是头痛的事。但因为在这个学校读书,这些不愿意干的事都得照样干。

教会学校的唯一的“好处”是学校能不时地发一些东西给学生。主要是外国救济中国的旧衣服。这对在这里就学的困难学生来说,也算是一样实惠。

1948年国共和谈的时候,学校还请来了一位大神甫给大家做弥撒,为的是“祈求和平”。

因为我是从农村来的,开始北京的小孩欺负我,管我叫“小怯子”,常常无缘无故地向你淬吐沫,打你一拳,或是用砖头砍你。后来他们见我的功课好,就对我另眼看待了。

因为功课好,神甫还指定我当班长。当班长没有什么权力,只有一个义务,就是要负责摇上课和下课铃。这样学校可以省一个勤杂工,但对年纪很小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因为要时时关心到了上下课的时间没有。有一次夏天,中午休息时间长,下午要到两点半才上课。中午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去玩,但要不时地跑回来拿起放在讲台上的闹钟看看到时间了没有。因为那个闹钟已经很陈旧,只有把它扣起来才走。所以每次跑回来翻开看看,时间不到就又去玩了。我正玩得高兴的时候,一位姑奶奶(对修女的称呼)突然跑过来,揪住我的耳朵,大声训斥道:“都什么时间了,你还不摇铃?”我说时间还不到,她一指自己的手表喊到:“都快三点半了!”我回到教室一看,原来讲台上的闹钟停了!

小学四年级毕业的时候,我考的总分是96·5,在全市包括总校和四个分校排第一名。整个学校轰动了,因为第四分校还从来没有获得这样好的成绩。学校告诉我可以免试上本校的高小,但我实在不喜欢念经和做礼拜,更觉得摇铃的认为实在太累,还是考取了附近的市立学校——营房宽街小学。

    后来放生池附近建立了49中,最初是女中;现在很著名的大宝公司,也是在放生池附近建厂起家的。

法华寺

法华寺坐落在东便门附近,确切的地点我现在也记不清了。但对这个寺院却记忆很深。记忆很深的原因也不是因为拜佛,而是一个特殊的情况。

解放前夕,我家以父亲做小买卖为生。家里开了一个小织布作坊,织出土布来,由父亲扛着这些土布到北京郊区(如怀柔、房山、昌平等地)去换当地的土特产,主要是核桃、栗子等等,再把这些土特产扛回北京来卖。父亲不会织布,再加上他要来往于城里和山区之间,所以就顾了一个织布工人负责织布。一个人的织布厂就设在法华寺。我有时去法华寺去看工人织布。

一个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国民党当局扩张军队实行派兵,派到谁的头上,谁就要去当兵。当局说,我家只有一个工人的织布厂摊上了一个当兵的名额,这个工人必须去当兵。怎么办?我家当然不忍心让这个工人去当兵,于是花了大约四十块线(织布用的线分成一块一块的)买了一个兵,实际就是交钱免服役。这样,小织布厂的全部本钱都花光了,只好关门。法华寺我也就不再去了,那些破旧的织布机后来也不知去向了。

这就是法华寺留给我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