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茨的电影理论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符号学时期、叙事学时期和文化学时期。
符号学时期又有电影符号学的创立阶段、本文分析阶段和深化阶段。
创立阶段的标志是首次发表于《通讯》(1964,communication)杂志上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一文,该文运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影像语言,即具有某种约定性的表意符号来处理。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论证电影的语言特性;进行电影的代码分类,提出镜头的八大组合段分类体系。这一阶段也被称之为电影第一符号学阶段。
本文读解阶段。他开始意识到,影片内涵的解释仅仅靠孤立的代码是无法解决的。因为,一部影片具有极其复杂的构成,它的意义以由多镜头构成的网络“织体”即本文为基础。他在《电影与语言》(1971)一书中提出了“本文分析”这一新的概念,强调了从研究表述结果的符号学过渡到研究表述过程的符号学的必要性,阐述了每一部影片都有一个本文系统的观点,暂时搁置制定一个有效代码体系的努力,转而强调对影片的社会作用和各种意义的全面研究。
深化阶段。即是电影第二符号学阶段。70年代后期,麦茨的研究方向发生了转变,其标志是首次发表在法国《通讯》杂志(1975年第23期)上的论文《想象的能指》。他的主要研究思路是,运用拉康的后弗洛依德主义思想来解释电影现象。尼克.布朗概括说:“第二符号学是围绕着电影观者与电影影像之间的心理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如果说第一符号学是根据那些次级(心理)过程的范畴提出对符码的分析,那么第二符号学则发展了对主体的初级心理过程的分析。”还说,“这一区分确实表明了符号学从一种结构符号学发展为一种主体符号学的过程。”[③]
电影叙事学时期。他从80年代开始,转向电影叙事学问题,在巴黎大学的博士生班讲授他的研究成果,他的电影叙事学著作《无人称表述,或影片定位》(1991)是根据他的讲稿整理而成的。书中广泛而详细地探讨了电影叙事学的各种问题。如主观影像和主观声音、中性影像和中性声音、影片中的影片、镜像、画外音、客观性体系等涉及表述主体和表述客体等问题,深化了电影叙事学的研究。
电影文化学时期。麦茨退休以后,研究兴趣发生变化,开始研究电影与戏剧、文学、音乐、绘画等各门艺术的关系。
他在以往关于电影本体的“画框论”和“窗户论”之上,根据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提出了电影的“镜像论”。这一理论表述显然优于此前的所有理论表述。
他更是针对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关于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理论表述,提出了电影是“想象的能指”Imaginary
signifier的理论表述。其中“想象”一语,是精神分析学用语,来源于拉康的人格构成(即结构层次)理论,除了映现和构想之外,还有某种非理性的意思。“能指”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用语,指表现手段的意思。麦茨使用这一用语充分表明了他把精神分析学和语言学方法结合起来研究电影的意图:把电影当成梦和当成一种语言来进行研究。拉康的人格理论包括依次形成一种叠合关系的三个层次:无意识的真实界、形象性的想象界以及语言化的象征界(这一理论也受到了开“学术玩票”之先河的明星学者德勒兹的无端质疑)。“想象的能指”的含义是双重的:电影是一种想象的(即虚构)技术;而且,电影能指本身就是想象的。也就是说,电影是表现想象的手段,同时,这种手段本身就是想象的。这种表述的精巧只有理解了的人方能体会。
他还有更大的雄心,就是试图把电影的“句法理论”(蒙太奇理论与长镜头理论),提升为电影的“本文理论”。
他对于电影理论的见解,极富启发性。他用不动声色的学术话语,表达出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电影理论观点。麦茨还有一个具有震撼力的观点:性格就是一个人的病。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儿惊世骇俗。实际上具有深刻的洞察。对此可参见相思是一种病的报导。[④]
他说,我们之所以研究电影,是因为我们爱电影。但是,由于我们太爱电影了,所以我们就没办法再研究电影。因此,要想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研究电影,我们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不那么爱电影。这一天才的表述巧妙地表达了一种确实有点儿让人伤感的观点:对于电影的狂热的爱好,并不是电影研究者的最好品格。
他为电影理论研究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新东西。没有哪一位电影理论家,对于电影的分析与理解能够达到他所达到的那种深度和水平。他的精神分析电影理论不仅是对审美本质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电影魅力的深刻揭示。他认为,电影是同人的“力比多”打交道的,也就是说,是同人的欲望打交道的。并由此提出了“力比多经济学”的概念。似乎预示着一门极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新学科。有些庸俗的美国学者认为麦茨这一页可以翻过去了,太令人气愤了,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那是翻不过去的。无论是运用精神分析还是运用语言学方法来处理电影这种媒介手段,说的都不是电影之外的事情。都是电影本身的事情。都加深了我们对这种媒介或艺术形式的意义和特点的深入理解。甚至可以这样说,对于电影的理解和表述方面,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没有哪一位电影理论家提出的原创的富于生产性的见解之涉及丰富、发人深省方面能超过麦茨。他是一位划时代的、后人难以超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是一位集大成的电影理论研究的旷世奇才。
他的遗产是丰厚的珍贵的。认真地读他的书,理解他的著作,就是对于这位已故电影研究者最好的纪念和最高的崇敬!
2006年12月3日
[①]见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第102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出版。
[②]麦茨等著:《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347页至34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7月出版。
[③]见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第164—165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出版。
[④]见1999年9月8日《中国妇女报》。该研究表明,相思与血液中胺的含量过少有关。这一发现改正了相思是情感丰富的表现的一般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