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乌龙指”还是“老千指”

(2007-09-18 22:46:15)
标签:

证券/理财

   

    近日,新兴铸管(000778)公告称:截至9月14,公司大股东新兴铸管集团通过深交所出售新兴铸管股份13774877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1.17%,平均价格14.62元/股;期间因“操作失误”,买入股份180429股,平均价格15.01元/股。也就是说,铸管集团作为新兴铸管的第一大股东在减持股权即在二级市场高价套现时,又出现了所谓因“操作失误”的“乌龙指”。

    “乌龙指”在业内又俗称“胖指头”,原本专指证券交易者因误操作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奇闻。然而,在如今的中国股市里,奇闻变得不奇,误操作变得大赚不误,“乌龙指”现象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乌龙指”一词已然演变为“老千指”的同义词!

    有趣的是,我们在公告中所见到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们羞答答地自认的“乌龙指”,都与减持股权相伴而生,都具有违法违规买卖自家公司股票来高价套利的特征,又都不具备因误操作而蒙受重大损失的“乌龙指”的本义,“操作失误”一语如同不打自招地道出上市公司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的部分真相。在捞钱之手频频伸出的“乌龙指”现象中,我们不难察觉到,人们是如何在减持的同时又买入、自买自卖地操纵股价,又是如何大摆“乌龙阵”的:华西村、创业环保、欣龙控股、天富热电、法尔胜、佛塑股份、泰豪科技、创兴科技、山东海龙、华神集团、霞客环保、鑫新股份、重庆港九、中孚实业、方大A、商业城、太工天成等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都先后在公告中承认自己一不小心就露出了“乌龙指”,均称系“操作失误”所致。显然,人们纷纷将“操作失误”当作非常好用的遮羞布,以掩饰其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嫌疑。

    这些层出不穷的“乌龙指”,除了相关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自然人具有在减持的同时又买入的特征之外,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共同特征就是:这些“乌龙指”都不是单向交易的“操作失误”,都具有对倒拉抬和维系自家股票价格以便套个好价的特征。他们皆以少量买入的所谓“乌龙指”的手法来实现尽可能多的套利之目的,如北京柯鑫投资减持欣龙控股3226772股的同时,买入10万股;迈克生化公司减持创兴科技834万股的同时,买入15万股;康源投资公司、东银投资公司分别减持山东海龙10451574股、10926087股的同时,买入27548股、52万股;自然人赵方平减持的霞客环保3361770股的同时,买入2000股;重庆城投减持重庆港九2464699股的同时,买入157415股……有的公司的“操作失误”不仅呈现多单的特点,还具有多家大股东关联公司一同参与“操作失误”的特点:如康源投资、上海东银在减持山东海龙股份的同时,分别买入山东海龙;又如大股东信江实业、宏展担保在减持鑫新股份的同时,分别买入3万股、100万股。这些“操作失误”究竟“误”在哪里,均难自圆其说。

笔者以为,这些屡见不鲜的“乌龙指”暴露出的是“老千指”的实质。眼下,“大非”解禁高峰将至,在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人分享资本价格膨胀的豪宴之时,管理层理应及早界定清楚“乌龙指”与“老千指”的区别,理应加强对此类似是而非的“乌龙指”的监管和处罚的力度。维护市场健康发展,打击和斩断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违法犯罪行为,固然不可放过形形色色的“老千指”,也不可对露出马脚的“乌龙指”网开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