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登11楼,俯瞰锦江小礼堂
题图二:在白玉兰屏风前

今岁3月20日,余曾携女赴上海大厦啜下午茶,居二楼。窗外正对外白渡桥、苏州河、黄浦江,视野旷达。既而登十七楼揽胜,印象甚佳 -
昔年总理曾陪法国总统蓬皮杜于此俯瞰外滩与黄浦江。今日临锦江饭店,亦于二楼用茶,雅欲登高,俯瞰淮海路及市中心风物。侍者言,乘电梯上十一楼,彼处有酒楼,可眺市景。
遂欣然登十一楼。此处乃一宽敝中餐厅,毕竟国宾馆也,装潢与桌椅皆极考究。红木镂空屏风、白玉兰织锦屏风,尤为夺目。趋窗而望,双目一亮:高楼林立、绿树葱茏之上海,尽展眼前。惜乎此楼无阳台,唯可立窗前远眺。登高远望,总予人新感、新怀。感触最深者,楼下之锦江小礼堂与兰心剧院也。
1972年2月28日,锦江小礼堂发生一事,影响深远,系外交之大事 --
中美双方于此联合发表《中美上海公报》。此前2月27日,尼克松总统一行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自杭州抵上海,当晚亦于此发表祝酒词,言公报乃中美关系之开端。而此公报之发表,破中美两国隔绝二十余年之僵局,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奠重要之基,亦对当时冷战格局生深远影响。后尼克松尝叹:“中美关系就从这里起步的。”其生前曾对旧友比尔·萨菲尔感慨:“我们可能创造了‘弗兰肯斯坦怪物’。”此处“怪物”,暗指发展速度超美国预期、脱其掌控之中国,源自西方科幻小说中创造者难控之人造生物形象。
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等名伶硕儒,昔年尝先后于兰心剧院献艺。
念及此段史事,忽忆唐代诗人孟浩然五言律诗《与诸子登岘山》:“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今日所见,非独物理意义上之历史楼宇,实乃与前人展跨越时空之对话,怀几分对历史之敬畏,及光阴似箭之慨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