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与亭鹤齐飞
题图二:今日又坐老地方
1957年,11岁,吾与吾兄每日走近路,穿过当年的黄家花园(次年便建成桂林公园),1964年夏,18岁,是吾与吾兄的高考备考地,双双考入复旦,又可称我们的福地。退休之后(60→),在桂花季,无数次来此赏桂。来此园之意,在乎桂,更在乎怀旧也。
这里的一草一木的背后似乎都藏着童年~少年的故事。上海没有哪一所园林的桂香能胜此园,也没有哪一个景点忆旧故事能超此园也。
西园之北,远观是一堆假山石,由于开采殆尽,所以越来越名贵。远观是乱石,其实建造几位精致。假山下有山洞,斗折蛇行,似暗非暗,不像苏州怡园的假山山洞,入内,漆黑,吾入该洞,不打开手机电筒,差点要喊救命,因为伸手不见五指哟。假山上竟有石径,行走其上,空览全园之景。今日女儿在石径上向我招手,为之留影一幅。见题图一。石径之东端有小亭翼然,亭之顶,有仙鹤!一座大假山,匠心迭出!
走下假山,便入九曲长廊。这也是此园的一处经典。两侧红柱林立,且有长椅夹道。唯一不能与颐和园长廊相比者:头顶之横梁上没有绘画而已。
今日游客不多,与女儿来到长廊中部的龙亭下,我背靠廊柱,双腿搁在长椅上。这里是我的老地方,1964年备考,我常歇坐于此,同样的坐姿,不过当时体重99斤,手执一书,郎朗诵读,当年的一册《历史复习资料》,340多页,坐此,三日之内,熟读能诵。当时没有桂香,但长廊内有“穿堂风”,带着草香的凉风拂来,加上坐姿舒服,醒脑提神。
1964 -
2024年,一个甲子。让女儿为我在此,以当年的坐姿留影一幅。这是近年来拍摄的最满意的一幅。手中无书,大拇指一翘,60年飞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