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外文楼下再合影
题图二:外文楼下思恩师
5月25日下午一时半许,从南区食堂出发,三五成群,在举牌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过老外文楼,来到新外文楼下。一路,新貌掩旧景,处处撩心扉。
从相辉堂的右侧进入,抬头忽见一幢灰色大楼,十分醒目,其右上角,有几个大字:外文楼
陆谷孙。非正楷,而是陆谷孙先生的手迹拼成。凝望之下,陷入对陆先生的深深思念之中,陆先生的音容笑貌,顿现。
说来也是笑话,让我收益最多最深的老师,在复旦没有上过他的一堂课。上其课,受其益,竟然在1970年离校之后。1978 -
80年,在杭州大学进修班恶补苦读,79年,忽闻陆老师来讲学。轰动杭城,讲学三易地点:大教室-阶梯教室-大礼堂。我与俞璟璐去华侨饭店看望陆老师。离开复旦之后,第一次相见:听课看望交谈,让我收获满满。
最精彩:1982年九江师专在庐山举办暑期英语讲习班,为期20日。兴冲冲上山,授课者:陆先生和北外的胡文仲。真正的人生享受啊!听课,避暑,观景,和陆老师的夫人女儿比邻而居。当时使用的教材是张汉熙主编的Advaced
English【I】,我用日产录音机全程录音,回台州师专后,师生同收益。1984年夏,又赴连云港听陆老师授课。
1990年,调动回沪,93年入上海交大,与陆老师交往更多。任《科技英语学习》主编,陆老师亲自为小刊写文章,还为我的三册专著写了序言,还为我的《英语人生》的英语内容作了修改。一改即一课啊。
不夸张说:没有陆谷孙老师的提携,没有我这个教授博导也。
正缅怀中,招呼合影(见题图一),共计同窗19人。合影之后,上楼,入315教室,同窗开会座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