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游走淮海路,起点设定在上海音乐学院。
为啥以上海音乐学院为起点?两会期间,院长廖昌永接受记者采访,说到,音乐学院校园已经对外开放,欢迎参观,而且,采访镜头中还出现音乐学院内的美景。母校复旦也已对外开放,凭身份证入内,并可在食堂用餐(加收一点搭伙费),看来,大学校园对外开放已成趋势。
1957年迁沪,住漕河泾,新建的师范学院和音乐学院,大门对大门。不知何故,后来音乐学院迁到了淮海路和汾阳路这里。估计,音乐学院迁至漕河泾之前,就在这里。
1957 -
1966每周到淮海坊度周末,常去东湖电影院看电影,音乐学院就在边上。正面在汾阳路,淮海路上也有大门。
滴滴打车一定要报出准确的门牌号:淮海路1121号。进入校园,刷身份证,同时还要脸部拍照。
上海音乐学院,美哉三样:百年老建筑,名人雕像,古樟。
老建筑中,音乐城堡最美,建于1905—1911年,是德国巴伐利亚风格的花园住宅,四层,由德国建筑事务所倍高洋行设计。建筑的希腊式凸窗、罗马式柱头等都极具特色,音乐城堡最早居住着德国侨民,一战后德侨回国,住宅由上海滩金融家席聚星接手。1958年后,建筑被划进上海音乐学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主要作为图书馆使用,上音老院长贺绿汀曾在此短暂办公。
与女儿初入小巧玲珑的音乐学院,老建筑让我们如入童话世界,美不胜收,名人雕像让我们如入名人苑,古樟让我们如入森林。如此感受,逛复旦交大之校园所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