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凭栏观荷入佳境
题图二:端详半日,方认出“什刹海”三字
前面两篇游记说到:颐和园和圆明园皆非观荷理想地。7月21日一早,来到什刹海。双目一亮。
到京四日,第一次能在如此雅致的环境观荷,更何况,今日之荷花叶展瓣舒,精神抖擞,时值最佳观赏期。两年之前的亲水茶座已经消失,来回走动于百米长的观荷平台上,观荷拍照过足了瘾。我还走出“荷花市场”的牌楼,来到地安门西大街上旁的绿化带,看民间小乐队在伴唱,看垂钓者在静候于湖畔,看摆地摊的老妪......,伫立于湖畔一块巨石旁,注视良久,方认出上书三字:什刹海(见题图之二照片)。下面一幅地图,非常说明问题。“荷花市场”的牌楼在地图上也清晰标出。如此这般,我们就有了重要参照物,读图就十分方便。
与“荷花市场”牌坊相邻者,郭沫若故居也,大名鼎鼎的恭王府距离此地仅咫尺之遥。前海和后海细细的“腰带”,乃银锭桥也。后海的望海楼、醇亲王府和宋庆龄故居也依次排列,一目了然。
前海西岸,历来被风水先生视为“蟠龙水”环抱着的风水宝地。
今日早晨进入前海,有三个没有想到:
1/
昔日热闹非凡的前海北沿今日变得如此冷冷清清
2/
前海北沿的荷花竟然正值盛期,光照极佳,观赏与拍摄两相宜也
3/
虽然频湖的茶室已经奉命被拆,但是观荷兴致却一点不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