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请袁隆平来中国馆指导超级水稻田
题图二:参观丹麦馆骑自行车
小序:女儿文章《世博会,我的大学(收入新近出版的《世博与我》一书)已经分6次连载完毕,今日始转发她的另一篇纪念世博会的文章。题目:酥油花和世博会。此乃二:
【吾之感言:23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已经成为世博会近160年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一次盛会。此外,国内的各省市自治区也具有自己的展馆。由此可见,举办世博会工作量之巨大。下面这段文字,虽然挂一漏万,但足以看出办一届世博会浩瀚如海的工作量。】
通常,申办世博会从举办之年的十年前就开始,找地,筹款,制定计划,花大力气对城市进行包装宣传,请出重量级人物进行申办陈述。
申办成功后,更艰巨的筹办工作还在后头……先是组织各国参展,动用各种外交资源,奔赴五湖四海,争取能拉到更多的国家共襄盛举。
有时,反复游说,辅以重利,只为获得一份参展确认。
与此同时,一整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陆续上马,大量投资源源不断地涌入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新项目。不光硬件要好,“软件”也要升级。大大小小的宣传推广、市民素质教育、外语培训……
一浪高似一浪。
而筹备世博会的核心团队,也会在短短两三年中由几十人扩充到上千个人。在世界级项目感召下,域内外英才尽入彀中,满怀豪情,全身投入。搞工程的,不分白天黑夜抓进度,吃住都在工地。负责运营的,从厕所的布点,到“世博村”的床位,柴米油盐,一丝不苟。搞策划的,殚精竭虑,为点睛之笔、“镇馆之宝”踏破铁鞋。
来自各国的建筑师、设计师们,心甘情愿地同上“贼船”,互相摽着劲儿求新求奇。1000天倒计时,600天倒计时,一周年倒计时,再到200天、100天
…… 临开幕前,这种投入已近于疯狂的自虐。
很多人都将参与筹备世博会作为“此生的唯一”,不惜挥霍体力和脑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