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今日之九曲长廊

题图二:四教厅茶室闭门谢客
1/
1957年春节前,母亲带领我们三兄弟,从镇江乔迁上海,和在上海工作的父亲团聚。家住漕河泾。我们读小学五年级,暑假才能转学入漕河泾镇中心小学。正愁!父亲的同事徐先生,漕河泾的“老土地”,奔走之下,让我们转学虹漕路小学(乡村小学)。从家到虹漕路小学,西行20多分钟。很快发现,可抄近路:从黄家花园(一年后改称桂林公园)南门入,西北门出。1957年的此园是一座废园,无人管理,但园中龙墙,楼台亭阁
....... 俱全。
2/
1964年,南郊中学高中毕业。当时学校不负责高考复习。7月15 -
17日三日高考之前,自己回家复习迎考,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吾兄提议:购买一张桂林公园的月票,每日到桂林公园复习。夏日的桂林公园,鸟叫蝉鸣,绿荫处处,歇坐于九曲长廊,背靠廊柱,坐姿惬意,清风徐来,醒脑提神,熟读,乃至背诵厚厚的历史,语文,英语和政治(辩证唯物主义)书籍。神疲,则游走花园,赏景看花。高考地点:咫尺之遥的上海师院(现“师大”),高考时,下笔有神啊。高考三日之后,父亲问:考得怎么样?答:不难。结果:在桂林公园抱团复习的三人,皆金榜题名:复旦大学。
3/
2006年退休,2007年上海地铁9号线通车,到达桂林路。2013年12号线开通,直达“桂林公园”站。从家门口到桂林公园耗时仅1小时7分。极大方便去桂林公园赏桂。此后,几乎年年成了公园的赏桂客。转悠园内,桂香与怀旧齐飞,暮年与少年携手。喜欢歇坐高考复习的“老地方”,一幕幕,浮现眼前:毕业于复旦,退休于交大。65年人生路(1957
- 2022),如梦如幻。
疫情进入第3年.今年来此赏桂,入园需扫场所码,四教厅茶室闭门谢客,最热闹的九曲长廊也冷冷清清(见图)。桂花不知人间疾,今年开得更旺,更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