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西堤六桥之最后一座桥 --
界湖桥
题图二: 宿云檐
颐和园之西有“西堤”,仿杭州西湖而建,从南向北依次也有六座桥: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读音:bin)风桥、界湖桥。
7月26日,先乘船从南湖岛到西堤,上岸地点就在景明楼附近,而景明楼则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所以,今日游西堤,由南往北而行。
界湖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内外湖与后溪河的分界处,是西堤最北面的桥。该桥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焚毁,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
界湖桥为西堤六桥之首,桥有三个方形桥洞,且为西堤六桥中唯一的非廊桥。我非常满意题图之一界湖桥之照片。简单大方,横卧于碧水之上,三伏天的柳树浓荫相伴。古诗云:“堤长横亘东西界,六桥首分内外湖”。
走过了界湖桥,西堤也就走完。在界湖桥的桥堍立着一块铜牌。铜牌:西堤乃仿杭州西湖苏堤所建。不过今日在见到此铜牌之前,走完六桥之前,我已突悟:此乃皇家版之苏堤也。
游览颐和园,不走西堤,岂不有遗珠之憾?走西堤,感觉颐和园内水系之发达!才过界湖桥,又见“双桥”,汉白玉的栏杆,水碧桥白,煞是好看,尤其是后桥有参天古松衬托,有点像进入北宫门之后的那座桥啊。再向前,见一巍峨城楼,掩映在众树丛中,城楼上书三字:宿云檐(乾隆书写)。
侧耳静听导游的解说,得知:
乾隆时期,昆明湖三面设有围墙,这座城关就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
咸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掠去。城外尚有古松一株,枝干扶疏,为乾隆时旧物。
导游还说:
宿云檐城关俗称关帝庙,当时,宿云檐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宿云檐可控制西如意门一带,与万寿山东的文昌阁一东一西,一文一武,象征着文治武功,文武双全。
精彩!原来从东宫门进门后见到的文昌阁与这里的宿云檐构成了东西呼应,文武呼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