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两个不能选择:一是父母,二是你遇见了谁。后者,或将左右你的一生。
-- 杭州大学招办黄美芹主任
1978年9月5日,难忘。
玉环县城。从邮递员手里收过杭州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公函:你已被杭州大学录取,将在进修班学习两年。
第二次高考金榜题名。本科学业的“欠账”,将偿还于异地!两次高考,隔12年(1964 –
1978年),时年32岁。
9月10日,到杭州大学报到。
兴冲冲去杭州大学招办,负责招生的黄美芹接待了我,向我“交底”:本来我们并不准备录取你,因为你的“英语实践课”的考试成绩73分。录取底线是75分。
接着又向我交底:
主要是你的汉语成绩遥遥领先(be far
ahead),你的成绩是93分,而第二名的成绩是83分。
另外,你的口试成绩5分!120名考生,口试5分的,六、七个人吧。我向校长建议:破格录取你。校长同意。
感激地注视着黄女士,一时无语。
你就成了15名幸运儿之一。机会来之不易。--
黄女士接着说。
32岁的我,激动得像个小学生,握住她的手说:感谢你们的信任,一定好好读书!
两年:苦读与恶补,拉开帷幕。日后,在交大当教授博导打下了奠基石。
以下照片:第二次高考后,全家游三潭印月,在与美国游客一阵愉快交谈,为我们拍摄了全家福彩照(拍立得相机)
人是短视的。在三潭印月,游兴丝毫没有因败考而受影响。记得,我跟夫人说:考不取也罢,玉环的小日子过得不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