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5月2日的荷塘:荷叶初浮
题图二:11月9日的荷塘:只剩残荷
据考,读书堂(现在是茶室之雅名),始于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初建此园时。此屋系朱之子读书之处。你看,其东有牡丹园即小亭,其西有荷塘。活脱脱是一个读书好地方。
在读书堂外廊,品茗,闲聊,享受寒潮后温暖的阳光,一小时后,起身,步出庭院西侧小门,进入回廊,回廊外即是一个荷塘。
今年5月2日到此,初春,读书堂西的荷塘水面刚刚浮起碗口大的荷叶,尚不见尖尖小荷,今日来此,半年过去,已是一池残荷!李白说人生是“朝如青丝暮成雪”,那么,我们身边大自然的变化,是否可用“秒变”写之?
回廊的地面,青砖铺就,廊檐挂着小灯笼,阳光斜射,灯笼内似乎点了红烛一般。短短回廊,古色古香。百米之内,见两个女子,手举单反,专心致志拍照,是否是剩女?不得而知。不过,到了她们这个年纪,一般皆小娃(1-2个)缠身,独游醉园,不太可能。独自一人,转悠拍摄于景点花间的女子,多为剩女,为何鲜见“剩男”?这个现象,是社会学家研究的课题。
毕竟是菊展期间,荷塘一片凋敝,回廊两侧的菊花正艳。不仅是回廊两侧,其西侧的水面上,竟然漂浮着两个菊花圆船,边上还有喷泉,喷泉之水,激起水面细柔涟漪,一景也。走完回廊,即一石桥,今日之石桥亦被菊花装点,一大串一大串的菊花从护栏上挂下,伸向水面,宛如一个个小瀑布,我戏称之为“菊瀑”。
站立石桥,回望回廊,恍惚间,似乎见到:朱之纯之公子在读书堂读书累了,翩翩然,从此回廊款款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