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醉白池的核心景区
题图二:艳菊之外是残荷
游览醉白池,出地铁,由百米外的东门入。入东门,即醉白池之新园,后来扩建的,真正的醉白池500岁的老园,在雪海堂以西。即便初游醉白池,也能看出东西园之别。
入西园,见一荷花池,此乃真正的“醉白池”也。
夏日一池风荷,现已萧杀。残荷边上,秋菊正艳。拍摄一幅,可命名“生命接力”。
挂着“醉白池”三字的匾额的古建筑,名曰“池上草堂”,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四周出廊。细看,“醉白池”匾额为名书画家程十发题写。“池上草堂”横跨于池水之上,也许因白居易的四言诗《池上篇》而得名,是醉白池最为核心的建筑,此屋不可小觑:当时董其昌等松江画派人物吟诗唱和、谈书论画之地也。“
我喜欢在“池上草堂”周围勾留踱步。左侧的小湖亭,是一座依廊而建的小亭,亭旁植有两株百年牡丹!
草堂南,一株古樟300多岁,直冲云霄,气势非凡。站立树下,闻“莎莎”树叶声,似在向游人叙述历史。
建于明代的“疑舫”是一座石舫,俗称“旱船”。舱内悬有董其昌手书“疑舫”匾额,此乃又一镇园之宝。所以命名疑舫,我猜:从不同角度观之,似舫又似屋,故曰:疑舫。
附近的竹林中矗立的一块非常普通的石头,但其来历却是一段佳话。张弼是明朝的一位清官,他从南安知府任上离开时,随船带走了一个沉甸甸的大箱子,家人和乡亲们都以为他当官发了大财。船到家,打开箱子,发现里面只有一块大石头,张弼为官清正、两袖清风的美名不胫而走。他带回来的大石头因此被取名“廉石”。
朋友,你若去醉白池,勿忘在“池上草堂”一带小坐勾留,若是四月牡丹季,最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