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两人借助路旁松树合影于羊肠小道
题图二:何等威武!钱君在大汉峰隘口悬崖之羊肠小道留影
离开隘口前的开阔地,便朝隘口走去,行不远,眼前豁然开朗。
山隘者,山岭之“进出口”也,俗称山之“缺口”,隘口是建造公路之首选,当然,战争时期,山隘,乃兵家必争之地。
来到隘口,视野忽然开朗,远山起伏,近山郁郁葱葱,
八位杭州人,四男四女,正在此观赏风景。钱君成了他们的摄影师。我也在旁边为他们留影。
其中一位对我们说:隘口右侧有小道,风景不错,松树尤美。不要错过。
于是,我和钱君很快找到了小路之入口处。显然这曾是董岭山民翻山越岭到安吉县城去的一条小道。也许有了上山的公路之后,走的人少了,所以,小道荒芜,左侧是悬崖,不过悬崖植被良好,且多竹树,即使朝下看,也没有让人恐慌,右侧则是山体,多岩石。我们俩,一前一后,缓慢向前,不时停下,拍摄那树姿优美的古松。若一不小心,滑到“悬崖”下,尚不致于丧命,但必定浑身伤痕累累,血肉模糊哉。
如此羊肠小道,记得1966年在庐山独行过,多少年没有走了。两人不时提醒,步步小心。有时路实在太窄,心不免有点慌兮兮哉。渐渐地,觉得双腿有点儿软了。我的诀窍是:尽量用手抓住一侧的草木,以求步稳。
恰遇途中一松树,扎根路旁,我们就借势,以此松树作“依托”,两人并排,得以合影成功。--
此乃董岭最“幽险”处,味道也最好!
松树的枝条,横向伸出,如展开之巨臂,像送客,又像迎客,美哉!
不久,我双膝发软。约前行七八十米,我便提出回头。走下去是一个很陡的斜坡路,滚下去,易如反掌。
这里所见的松树,如小黄山所见,大有黄山松之风,松树展出巨臂,如迎客,亦如送客。
忽然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一言: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