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湖光山色

题图二:此小道通东湖,并可直行到底

8月14日下午,在城市广场(即绍兴市府站)上1路公交车,你看,小城有小城的好处,半小时,到东湖。
国内“东湖”,不计其数。知名度较高的据说有九个之多。绍兴东湖之所以能够出名,在于它的奇巧,在于它的出自人工。
绍兴东湖的形成过程虽然时间不短,但它作为湖泊的历史,作为园林的历史,时间并不长。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旦亮相,即艳惊四座。东湖园林自清光绪廿五年(1899年)建成开园至今,只有100多年,一个年轻的湖泊,一座年轻的园林!
即便如此,绍兴东湖却在二十世纪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
东湖,形成于开山取石。山名:箬山。采石自汉代始,一直开采到明代,渐成东湖。箬这个地名最早出现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度浙江,以正月甲戌到大越,留舍都亭,停车喂马箬山”。
1190年夏天,年已66岁的陆游去了一趟东关,途经东湖附近,留下一首《少微山》曰:“崖崩危欲压,磴断滑难攀。日暮增幽兴,渔歌莽苍间。”诗中的危崖与断磴,指的就是现在东湖的这片石景。
叹:古代的石工层层取石,注意保护山容水貌,不破坏生态环境,留下风景,留下文明。过去百年间,郭沫若、沙孟海、商向前、郭仲选、陈从周等名家都有题刻。
我游东湖的经验:步行往,乌篷返。
沿湖畔小道直行15分钟,沿东湖,直行到底。
一路走来,可观东湖全貌,运河与东湖
一墙之隔也,而且人从石桥过,乌篷湖面游。
到底,有茶楼,太湖石上有“此岛自蓬岛飞来”,“海上仙山”的题刻。且有石舫,石舫即社戏的戏台,定时有越剧演唱,免费观看,只消坐下吃茶即可。越剧的唱腔,由于水面的作用,格外悠扬动听。
在此上乌篷船,
入东湖之陶公洞,水色深黛,凉气袭人。岩壁四环如削,高达50余米。原来,洞口狭窄,只容一叶扁舟通过。越往前行,阳光越淡,回望来路,曲曲弯弯,岩壁深深浅浅,与洞口的一线阳光融合。进洞如入山岩之腹,细看洞径,约20余米,仰观洞顶,如坐井中,顶部露出一小块蔚蓝的天空,泉水如细雨淅淅沥沥飞飘而下,甚是奇妙。洞中有郭沫若的东湖诗题刻在上。

图四
东湖有“陶社”

图五
莓苔万点绕萝藤

图六 东湖园主陶浚宣

图七
人从桥上过,乌篷湖面游

图八
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犹横隐士云

图九
运河东湖 一墙之隔

图十
步行至东湖之“底”

图十一
1954年毛泽东来东湖。陪同:省委书记谭启龙

图十二
“此岛自蓬岛飞来”

图十四
“海上仙山”

图十六
登乌篷船

图十七
入陶公洞

图十八
在湖上看东湖楼台

图十九 乌篷湖面游 人从桥上过,

图二十
仙桃洞

图二十一
别东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