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大红袍母树在我头顶上方
8月20日上午,玩了“水帘洞”之后,即登车去“大红袍”。
去武夷山之前,曾经“备课”,弄清了“大红袍”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国,素有十大名茶。其中之一:武夷岩茶。
所谓“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中的极品,正如“梅家坞龙井”,乃西湖龙井之极品。
茶叶为什么成为“岩茶”?
在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
“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明珠,是产于闽北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武夷岩茶”中,“大红袍”最为名贵。
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
今天,我们去参观的“大红袍”,即六株“大红袍母树”,至今已有350年的历史,2003年武夷茶王“大红袍”母树投保一亿元,由人保承保。
“大红袍”母树所产茶叶极少,六株母树年仅产茶一公斤,古代被列为贡品,价值连城。2002年11月广州茶会上,广州著名酒楼南海渔村以18万元人民币,买走了20克母树“大红袍”。武夷山开辟大红袍旅游文化线路以来,众多海内外游客加入探奇寻宝行列,一睹“大红袍”母树风采。
今日到此,得知:自那次拍卖之后,母树就停止采摘,严加保护,24小时有人值班看管。
进入“大红袍”之山口,岩壁上有范仲淹题诗: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晚甘亭 -
妙哉,“晚甘”二字!距大红袍230米。“大红袍”三个红字镌刻与岩壁!六株大红袍母树在哪儿?
-- 就在三个红字的右上角哟!-- 没想到就那么矮小不起眼吧!
大红袍亭内小憩。
400元/一壶!欲品之,无奈囊中羞涩。 路旁的茶树,据说都是母树的子子孙孙!
街上卖的“大红袍”,形似而神不似,仅10元/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