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五云山,过梅家坞【9月14日阳光上午】

(2020-09-14 09:07:39)
标签:

下五云山过梅家坞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梅家坞开心的采茶工
下五云山,过梅家坞【9月14日阳光上午】
题图二:梅家坞茶园一隅
下五云山,过梅家坞【9月14日阳光上午】
    
    首登五云山,以为上下山会走同一条山道,那将多么乏味!在山顶得知:下山进城,有三条路 - 1/龙井,2/云栖竹径,3/梅家坞。一乐!细思,杭州的山,皆如此。到了山顶,下山的路四通八达,比如吴山,比如宝石山......。
    根据天时地利,我们觉得走第三条山路下山,去梅家坞,现在正是采茶时节!
    刚才,还是春光明媚,此刻,行走在十里琅珰,阴沉沉的天,始洒雨滴。
    所谓十里琅珰,主要是山脊上的一条山道也。两侧尽是茶园。杭州处处见茶园,但如此大片的茶园,落在起伏的山坡上,葱葱茏茏,蔚为壮观,杭州罕见也。
    我们抄左侧的石阶山道下山,直接去梅家坞,增添茶园姿色的,除了春雨飘洒,还有那一株株高大的樟树。山坡较缓,一层一层的茶树,蜿蜒山坡,采茶工们正在冒雨采茶。行走砌造得很精致的石级,也许就是为了上山采茶建造的,暗示了此地茶农的富庶。
    遇一群采茶工们,与之交谈,为之留影。个个绽开笑脸,溢出劳动的快乐。
    她们来自安徽阜阳及浙江衢州的农民工。真正的茶农,富得流油,早已不再下地采茶了。
    她们有两种计工方法:
    一是,包吃包住,按日计酬;二是,包吃包住,按采摘的茶叶称重计酬,现在是明前春茶,每斤25 - 30元。
    当然,采茶工们喜欢前者。如此,上山采茶就可以“悠着点”。
    她们一个个都带着饭盒,那是“地主”为她们准备的,午餐就吃冷冷的盒饭。因为上下山往返一趟,要一两个小时,耗时费力。
    走过梅家坞村,公路边有“梅家坞周恩来纪念室”。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曾九次陪同外宾到梅家坞,是周总理让梅家坞名扬天下。
    可惜,管理员在工作时间居然“擅离职守”,我们无法入内参观。只得拍两幅照片了事。
    候车游4车站,旁边有一茶农正在用手工炒茶。这可是正宗的明前梅家坞龙井哟。市价3500元/斤。
    我和他聊起1979年的旧事
    当时,我曾带美国游客来梅家坞参观。印象尤深的是,在“农民新村”,一位美国游客问:有卫生间吗?有淋浴房吗?茶农答:没有。美国人拉长了脸,大声说:In America,these houses are illegal, they should be pulled down!(意思是:在美国,这样的房屋是非法的,应当拆毁)。
    茶农惊讶地问年轻的我:你是不是翻译错了?我答:没有。他们又问:这个美国佬是不是有神经毛病?我无语,我囧。
    我和炒茶的茶农谈起此往事,他起身大笑,执意和我合影,并递我名片。
    -- 现在,再让那位美国佬到梅家坞来看看。
    -- 哈 - 哈 - 哈!(茶农大声说,话音自豪,笑声爽朗)

下五云山,过梅家坞【9月14日阳光上午】

下五云山,过梅家坞【9月14日阳光上午】
    

下五云山,过梅家坞【9月14日阳光上午】



下五云山,过梅家坞【9月14日阳光上午】

下五云山,过梅家坞【9月14日阳光上午】    下五云山,过梅家坞【9月14日阳光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