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2019-12-04 12:35:02)
标签: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张岱茶趣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题图二:中国食圣袁枚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从八卦田回到杭帮菜博物馆,已过下午一点。进入博物馆,各种美食之展品,惟肖惟妙,令人目不暇接。

    据我所知,我国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所谓杭帮菜,应隶属于浙菜。而浙江菜系又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菜构成不同流派。杭州菜
,或曰杭帮菜,其特点: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其名菜有: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鸡等等。

    腹中空空,走马看花,见各式佳肴,不禁为之垂涎哉。

    其中印象最深者,不是菜肴,而是几位历史人物,胡雪岩也名列其中,他的食医合一,食疗养生也别具一格。

    写下名篇《湖心亭看雪》的张岱竟然也出现在此博物馆,始料未及哦。
    张岱, 晚明散文家,出身官宦世家,而无意仕途;关心社会,对人间世态,洞悉入微。为文题材广泛多样,笔调清新率真;明茶理,识茶趣,为品茶鉴水的能手。明亡后,避迹山居,展现文人高贵的气节;张岱一生以读书著述为乐,是晚明小品文之大家。

    张岱自为墓志铭。其中一段为: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其中的“茶淫谲谑”:边喝茶边开玩笑为生活;“书蠹诗魔”比喻读书写诗成瘾成狂的人。“茶淫谲谑,书蠹诗魔”常用来比喻旧时纨绔子弟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张岱不仅是一位散文家,更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自谓「茶淫橘虐」,可见其对茶之痴,在《陶庵梦忆》一书中,对茶事、茶理、茶人有颇多记载。 

    张岱是位识茶辨水的能手,《陶庵梦忆》记载他拜访老茶人闵汶水的经过,过程十分有趣:一次他慕名前往拜访一位煎茶高手闵汶水,正好闵老外出,他静心等待,闵老回来后,知道有人来访,才招呼一下,就借故离开,想测试张岱的诚意,张岱虽几经等待,非但未打退堂鼓,反而更下定决心非喝到闵老煮的茶不可。闵老回来时,见客人还在,知道来者是个有心人。于是才开始煮茶招待他......。

    张岱不仅嗜茶,而且识茶,从饮茶到品茶、评茶,无一不精。他一生兴趣广泛,对各类事物多所涉猎,堪称为博物学家,他爱茶成痴,尝谓:“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祇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彭天锡串戏》)把观看到一出好戏,犹如观赏一轮好月、啜饮一杯好茶般的令人愉悦。若非因身遭家国之变,而改变其人生态度,相信以其读书研究的精神及对茶学的了解,必能为我国的茶学文化留下更多的宝贵资料。 

    另一位出现在杭帮菜博物馆的历史人物是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1716-1797)。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的《随园食单》不知道被多少人奉为食界圣经,原因是以前会吃的人不会写,会写的人吃不起,好不容易上天创造了这么一位两栖动物,我们怎么能不顶礼膜拜。乾隆十三年,袁枚从隋赫德手中购进家居,改为“随园”。一场豪门夜宴正式开始。要吃好菜,首先要有人才,这对于本身就是文人领袖的袁枚来说,一招礼贤下士就够用了。袁枚不但让家厨师登别人之门细问,还“以轿迎其女厨来园制造”,可见求贤若渴。后来,袁枚终于迎来了他的知音,名厨王小余。面试还是免不了的,袁枚问:“听说你能用普通的原料做出精美的佳肴,能用几个鸡蛋做出别人做不出的美味来。”王小余回答:“美好的菜肴不只取决于菜蔬的价格和多少,只要技艺精,一点芹菜、几棵白菜也能做出美味。”凭着这样的自信,王小余在袁家司厨10年,选料“必亲市场”,掌火“雀立不转目”,调味“未尝见染指之试”。王小余不但启发了袁枚的舌头,还奠定了他的味觉理论基础。袁枚在《随园食单》上菜须知中写的一脉相通:“盐者宜先、淡者宜后、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咸之一味概之。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以提醒之。”其理论原型就来自于王小余的:“浓者先之,清者后之,正者主之,奇者杂之;胝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取以隘之。”好在袁才子也没辜负了知音,写下了《厨者王小余传》,成为目前中国唯一能见到的古代厨师传记,也算是让老朋友永垂不朽了。    

    《随园食单》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 、水族无鳞单 、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接着,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 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菜肴几百年来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变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广受追棒,非常实用。
    《随园食单》是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
《随园食单》文字简单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有趣的是,作者还将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写了出来。实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读之书。

    知此故事,我恍悟:为啥博物馆隔壁的餐厅被称为“五味书屋”。

    一个杭帮菜博物馆,美食博物馆,掺入了如此丰厚的文化历史元素,实在没有料到。- 这也许是今日(2013年9月29日)最大的收获!

     湖心亭看雪

    【作者】张岱 【朝代】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张岱茶趣与袁枚食圣【12月4日之阳光中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