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鲁迅家的三眼大灶
【厨房里有一乘大户人家用的三眼大灶,还陈列着八仙桌和其他炊具。壁上挂着一只很大的竹编菜罩,那是当年的“忙月”(季节工)章福庆为周家所做的原物。活忙不过来时,章福庆便将儿子章运水带来帮忙。章运水和小鲁迅年纪相仿,“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鲁迅就是在这厨房里和他初次见面,成为好朋友的。运水教鲁迅怎样捕鸟,讲述在海边沙地里看管西瓜、拿胡叉刺猹的故事,是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著名小说《故乡》时,以运水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说到这里,有必要梳理一下周家及鲁迅的早年情况。
1881年9月25日(中国农历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
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1892年,11岁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8年,17岁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并与陈衡恪结下友谊,1901年毕业。
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具体情况是:鲁迅的祖父在京城里做官,父亲到京城赶考。他的祖父周福清却把他父亲周伯宜的卷子改了改,便被人发现了,为此便进了大牢。】
为保证他的祖父一年内不被砍头,每年他们家都要上叫交一些钱财。逐渐,他们家由富有变的贫穷了。这时,鲁迅的父亲又的了重病,此时的鲁迅已经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写道: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
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
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
徘徊在鲁迅故居,联想丰富。这个曾经的大户人家,有过多少故事。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鲁迅之家道中落,还是对成就鲁迅大有裨益的。
家道不中落,永远的纨绔弟子,会有出息吗?--
就像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甚至是令人不屑的星二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国人早就如此断言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