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说【127】北京一幕【12月29日阳光上午】

(2019-10-29 11:39:34)
标签:

图说商务印书馆

分类: 断想不断
题图:一家三口游北京
图说【127】北京一幕【12月29日阳光上午】

1991年7月下旬,全家北京旅游。
王府井大街人群熙攘,夫人和女儿逛街走店,我提着沉沉的书稿,来到王府井大街36号的“商务印书馆”。这是一家老牌出版社,有“日出一书”之美誉。
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儒雅的张先生接待了我,得知我从上海来,且书的序言是陆谷孙先生所写,他马上放下了手里的书稿,开始浏览有四五斤重的书稿。张先生让我坐在旁边喝茶,他大约花费了将近一个小时,浏览完毕。抬起头,望着我的眼睛,突然问道:我们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两册《文科英语选读》,你是否给我们来过信,提出很多课文译文的商榷意见?
我答:是的,那大概是1984年的事情,七、八年了,你还记得?后来,给你们的信发表在《台州师专学报》。
张:当时,你的这封信件是我经手的。很少有读者对一册书的译文提出如此详尽的意见。 你好像在浙江的一所师范教书,是不是?
我:对,浙江台州师范专科学校。
张:没有想到你这么年轻。现在仍然在那里教书吗?
我:不,我去年调动回上海,没有调入学校重操旧业,进了一家公司。
张:仍然搞翻译工作吗?
我:当时讲好公司需要译员,进去之后才知道,公司英语用得不多,我为了不让英语闲置荒废,每天还读点英语,写点英语。
张:是啊,英语学到这个地步,真不容易,不能束之高阁(lay aside)呀。
我:张先生,我的夫人和女儿正在下面逛大街。我们长话短说(make a long story short),行吗?
张:好。关于你的这册书稿,我现在就可以拍板(give the final decision)。我们愿意出版你的这册专著。
接着,我和张先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有一点让我为难,张坚持,这册书要3年之后才能出版见书,最快也要两年半的时间。也就是说要到1994年年初才能见书。最后,我谈了自己的意见,出版周期太长,我还想试一下上海的出版社。
张先生送我到楼下,直至大门外。告别之际,年届六旬的张老先生,跟我说了以下一番动情的肺腑之言:
我本来已经退休在家,这两年时兴“下海”,出版社也走了许多人,工作难以开展,我等“老弱病残”又披挂上阵了。因此,出版周期就拉长了。不过在我看来,这种局面不会持续很久,很多人一定会回头上岸。“人间正道是沧桑”嘛。
我正想走,张老先生握住我的手,握得很紧,闪烁着睿智而又忧郁的目光对我说:毛老师,我仍愿意称呼你毛老师,假如以后有可能,你还是重返校园吧,英语学到你这个地步,不易!
正想离去的我,闻此言,倒不想走了。想到我的英语正在“一天天烂下去”,多么想和眼前的这位知己和长者继续聊下去,听听他的高论。不料,老先生挥了挥手说:去吧,夫人小孩在等候你呢,好好在北京逛逛。
走出10多步远,我回头,见老先生仍然站立在夏日亮灿灿的阳光下,朝我举手致意。
在北京游玩了一个星期之后,登上了返程的列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