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2019-07-15 14:35:33)
标签:

中百六店

分类: 断想不断

 题图一:2016年2月2日午后留影于中百六店二楼【父亲在此工作了15年】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题图二:中百六店外观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漕溪北路的尽头,店家林立。在上世纪80年代,徐家汇的东方商厦出现了,这是一家转售礼品的高档商店。步入其中,其奢华,其醒目,留下难忘印象。第一次见到顾客用信用卡购物,就在此店。感到新鲜,感到疑惑:日后我会有此玩意儿吗?入东方,在店内转了两圈,感觉不到什么豪华和奢华了。走出东方,遥遥相对的就是中百六店了。这是徐家汇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商店!父亲自1956年工商业改造被分配入此店,到1971年去世,在此工作了15年,这是老人家人生最后的15年,也是他自幼离开故乡宁波慈城以后颠沛流离,艰难人生中最安定,却贫穷依旧的15年啊。到中百六店几次,也在食堂内吃过饭。食堂饭菜,比如大排,红烧肉,在我们皆美味也。1964年与吾兄考入复旦大学,此事轰动了中百六店,也是父亲一生感到最荣耀的时刻。1970年,我分配到浙江,吾兄分配到新疆。去报到前,来过中百六店,买了几只纸箱,装运行李用。那是在父亲生前,我们两兄弟最后一次到中百六店。六年之前(1964)父亲所感到的荣耀,此时919700已经化为乌有。世事难料!

    中百六店,今生永记。中百六店,毛家福地!叶先生,毛家贵人!

    1957年1月上旬某日。中百六店的化妆品柜台前顾客稀少。于是,叶先生和我的父亲有了以下一段对话:
    叶:你的妻子和小孩在哪里?
    父亲:在江苏镇江。
    叶:你多少时间回家看望他们一次?
    父亲:过年的时候,回去一次。
    叶:你有几个小孩?
   父亲:三个。
    叶:儿子,还是女儿?
    父亲:三个儿子。
    叶:几岁了?
    父亲:大的两个是双生,今年11周岁,小的8岁。
    叶:你为什么不把他们接到上海来住?
    父亲(略作迟疑,双眼避开了叶先生):不瞒你说,拿不出这笔盘缠(traveling expenses)。
叶:从镇江到上海,要多少盘缠?
    父亲(又作迟疑):我算过,假如搭乘长江轮船,大概需要40元吧。
    叶(从上衣的胸袋取钱,递给我父亲):我这里正好有40元钱。你马上寄到镇江去,让他们赶在春节之前到上海,在上海过个团圆年(a happy new year with all the family members under the same roof)吧。
    父亲(坚决地推辞):不,不,我不能拿你的钱。
    叶:为啥?
    父亲(望着叶先生的眼睛,一脸真诚):我,我还不出这一大笔钱。
    叶(一摆手):别客气。你明天有钱了,就还我这40元,要是手头紧,就不必还我了,就算我叶怀德做了一件善事。
    叶先生再三坚持,父亲便不再作推辞。
    【1957年1月初,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中百六店一搂化妆品柜台内出现了这样一幕。使一个分居两地的家庭得以在上海团聚!但是,重要的是,我们毛家三兄弟,从此在上海开始了崭新的人生之旅。多少年之后,重访镇江,在和远亲旧邻交谈时,他们一致认为,若是我们当年不迁居上海,根据我们家的经济情况,我们读完小学就一定会辍学(drop out)在家,为了解决温饱,我们三兄弟将先后迅速“就业”,从最好的可能性去想,我们三兄弟也许会很快成为“工人阶级”之三员,大概是镇江的小厂。远亲旧邻们称叶先生是我们毛家的真正“救星”。】
    收到父亲的巨额汇款后,不识字的母亲开始坚持认为我们看错了数字,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呢?小学五年级的我,已经有足够的“水平”,把父亲所写的“附言”,一五一十地念给母亲听,让母亲知道这笔汇款的原委(the ins nd outs; the whole story)。母亲带领我到镇江山巷邮局领取了汇款,并直接到派出所办理迁移户口手续。
    在山巷派出所,一位头戴大盖帽的女警察和蔼地问我母亲:为什么要迁户口到上海去呀?
    母亲用绍兴口音的镇江话回答:小孩他爸爸在上海工作。
    女警察灿烂一笑,说道,“好啊,全家到上海去团圆了。上海可是个大城市哟!”接着,还瞟了我一眼,说,“到了大上海,对小孩的发展也有好处。”
    【女警察的甜蜜笑容,多年来一直盘桓在我的脑际,挥之不去。特别是“发展”二字,留下殊深记忆。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对户籍管理采取了严格的“冻结”(freeze;congeal)方针,外地户口要入上海,简直有登青天之难。这样的家庭在上海何止千万:妻子带领小孩生活在上海,丈夫在外地工作,几十年都无法调回上海。无数对夫妻已经名存实亡,过着“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生活。】
    轮船响起浑厚而响亮的汽笛声,我和哥哥跑到最高一层甲板,望着夜色下渐渐远去的镇江港码头,久久舍不得离去。11周岁的我们,还做不出和镇江挥手告别的浪漫动作,还喊不出“别了,镇江!”这样浪漫的声音。江风凛冽,哥哥双臂伏在栏杆上,用很低沉的声音,呆呆地问我:什么时候,我们再回来?
    我答:不晓得。
    船,沿长江顺流而下。船的后方,灯火已经消失,船的前方,一片漆黑。
    我们不知,前方等待我们的,是怎样一个东方大都市;
    我们不知,7年之后,我们将双双考入中国的著名学府 ---- 复旦大学;
    我们更不知,9年之后,我们亲爱的祖国爆发“文革”,陷入罹祸。
    .............

    今日盘桓六百,并无购物打算,慢行细看之间,历历往事,如演眼前。人生,你为何如此迅捷?命途何以如此多舛?谢世者和光阴一样,一去而不返!

    多到底,人生是一场悲剧啊!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关于中百六店的记忆【7月15日午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