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墓地,一所能让灵魂清醒的学校

(2019-06-01 15:06:45)
标签:

转载

                  墓地,一所能让灵魂清醒的学校

                                                  作者:邱新祥

   
    这天又是一个周末,老伴与孩子都出去了。趁着这个空挡,我放下手中的活儿,离开屋子。还是骑上自己的一辆专车——自行车,向老家天生港方向驶去。

 

天生桥北边一侧的两间临街老房(二楼),原来在我的名下。90年代末期,因为过于破旧,本想翻建一下自住,但由于房子与楼下的店面连在一起,比较麻烦,思前想后,最好只好放弃。后整个港闸区政府对所辖区域有了新的规划,老镇也包括在内,一切房屋改造与翻建都被冻结。但我这两间老屋已经成了危房,只好空关。没有多久,自己另居它处,暂时告别了老屋。

 

前些年,天生港一些老旧危房进行了拆迁安置。如今老屋还在,但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就是那段时间了,有人收购老屋,借此机会我就处理掉了。

 

当车子沿着204国道高墩圩桥左拐,驶上了一条建有高架交汇的大道,大约十分钟,不知不觉,我来到一个郊外的中学北边。这里,有一个小墓地。它不太显眼,隐蔽在几排树林里。此地,平时很少有人光临。四周静悄悄的。只有一些微风,在脸颊上掠过。几只乌鸦在天空盘旋,又栖落在一个少有叶子的柳树枝头。偶尔也叫唤一声。其声音在这旷野里,传向远空,给天地间增添了一种肃静悠思的气氛。 

   

下午4点的太阳,已在西南边,收着淡淡的玫瑰色光焰。地面升起薄薄的雾霭,飘向对岸的田野,也擦过齐脚髁深的枯草,与树干上的野藤蔓枝缠在一起。

 

自己,竟有点喜欢到墓地留步。这里安静,没有喧嚣声。去年我也来过这里。平时,总感到城市太闹腾,怕一些浊流把自己淹没。

   

 墓地,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我能感到,一种平等的规则,随着霭气渐升,笼罩在这片高高低低的田地。这里长眠的故人,不管生前是社会显赫人物,还是普通平民,一旦到了这里,他们之间没有了等级之分,保持一种相安无事的状态。生前,你争我斗的场景,消失殆尽。一些贪婪、欲望、情色等非分之想,在这里都噶然而止。

    我在静静聆听一种声音。是的,这些都是从内心,发出的细微的音响。变得厚重、纯洁,被土地保留在深层,不会腐烂。

    墓地最前面一排,有两个坟头拱起,成面包形。分别树着两个浅绿色大理石墓碑。碑上各有一张照片。从文字内容看,这是一对夫妻。照片上的男主人,表情严肃,没有一丝笑容。可是,照片上女人脸上,却笑容绽放,一对柳叶眉下的大眼睛,特别有神。有了这种笑容,此地,仿佛成了花园。

 

记得以前有一次我来到老镇,在菓园路街上,偶然发现早年的两个老同事,他们都退休多年了。退休前,供职的国企于2005年倒闭,后都由地方政府安排统筹,免去了后顾之忧。两人心态也不错,对“路边社”传出的新闻,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其中的老赵,言语不多,但举手投足之间,更像一个体力充沛的运动员。   

 

脚下,是一个坡型道,向南十几步就是天生桥。桥西路口有几个小店,这里似乎成了老镇一个民间新闻角。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议论着一些事情。一个围观的中年人说,他认识的本地市(县)一个领导,每月工资及福利待遇,很丰厚。可还不满足,短短几年因受贿贪污出了事,被判了7年徒刑。

   

另一个旁观者叹了口气,说自己认识的一个私企女老板,过去有一年赚了100多万。这个女人,早年曾在废品收购站工作。那时,外人称她收破烂的。后来租了闸西村一爿土地,盖了一个小厂。没过两年,转租给一个台湾人。光一年房租收入就是五六十万。

   

这种女老板,靠投机钻营发家,我看这种好日子,未必就能长久。”中年人叹道,“更可怕的,现在大小贪官太多。当然中央政府惩治腐败,已经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更是拍手称快。不过,就是在这种高压态势下,还有不止步、不收手的贪官,胆大妄为,依然顶风作案。

   

眼前的老赵,补了一句,“这些人,其实并不比我们幸福!最后的命运,可能还不如我们活得自在呢。

   

开始,我站在身边,他都没有觉察到。我了解他,他的性格沉稳,为人和善,与同事之间相处,常常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大度。多少年,就这么过来了。不是吗?原来大家共事的人员中,有几个由于平时太用心思,又会暗中整人。眼下,不是毛病一身,就是提前离开了人世。最年轻的一个,居然还没活到50岁。

   

老赵转头才发现了我,其实,我离开原来的国企后,我与他早已各居一方,已经有好几年未见了。聊了大约20分钟,最后他的一句话,让我高看了他,我与老婆都是普通人,钱少,仍在老镇上,住在老房里,但换一种思维,就觉得自己的快乐,不比人家少到哪里。

   

这句话,让在我心中翻来覆去,当我来到老镇不远的郊外,站在这个与世无争的墓地前,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许多。

   

人不能贪,够吃、够用就行。不能为财所累。”这句话,很多人到了墓地,才感悟到这个道理。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但有些人,生前怎么劝,就是不愿改变自己。往往到了此地才清醒。不过,时间上却迟了。

   

我熟悉当地一个市委老领导,在台上,视百姓如父母,亲民爱民,为老百姓留下不少好的口碑。退休后,多少年了,如今都80多岁高龄了,还一直关心着当地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一些社会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也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

   

他离休金不少,但平时比较节俭。家里,我去作过客,里里外外,就是一些简单普通的摆设。最醒目的,就是各类书籍、报刊。另外惹眼的,就是阳台上放了一些盆景,客厅里多摆了几束鲜花。据说,每年在为灾区、边远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时,他总是与老伴儿带头多捐,挑好的物品捐赠。

   

墓地,它是一所学校。我一次次来到这里,觉得,此地没有老师教你,全凭自己,自觉地把心敞开。站在天地间,与这些坟前的灵魂对话,一步步,对人生真谛深入领悟,直到清醒。

  

                                                          2019年4月30日 定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