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开篇演出时,宛在轩内冷冷清清,岂不更好?
哎,小鲜肉最早是2014年中国粉丝对韩国男性明星的称呼,相对女性明星的称呼小花而言,“小鲜肉”指年轻、帅气的男性。一般是指年龄在14-25岁之间的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没有太多的情感经验,并且长相俊俏的男人。
深受“韩流”影响的“小鲜肉”们,像是一个生产线下来的,清一色的秀气面庞,丹唇皓齿,眼神温柔如水波流转,美貌度绝不输女明星。
这种女性化的男性形象大行其道,使得原本男性应有的阳刚之气,渐渐退出舞台的中心。比如当年的杨在葆,以及演邓世昌的演员等等,已经远逝矣!
据说,现在有一种“小鲜肉威胁审美安全”的论断,窃以为,并不是危言耸听。
追捧小鲜肉,是一种全民娈童的倾向。--
还有人这么说。啥叫娈童?娈童专指与男人发生性行为的男童和少年,“娈”字本意形容“美好”,部首为“女”,即“相貌美丽的女子”。南北朝开始,娈字与童搭配,意指被达官贵人当作女性玩弄的美少年。
娈童,指的是被古代的达官贵人当作女性玩弄的美少年,他们的相貌比女性还要妖娆娇媚。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和清朝诗人郑板桥,都有这种不健康的嗜好,在家中豢养娈童,并对娈童的姿貌赞不绝口。
现在“小鲜肉”们的美貌与古代的娈童相比,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粉丝们大把大把为“小鲜肉”刷票、刷热门,甚至集资让他们出道,标榜着:追星不花钱
= 白嫖。
花了钱的确不是“白嫖”了,可是这样的行为和古代某些名士供养娈童有什么区别?
言归正传。
今日翩然登台的两位小妹是:上海评弹团的姚依依和夏慧莹。前者,我已经看过几次演出,后者尚属首次。两位登台,即开演。今日演唱:西厢待月/莺莺烧夜香。
两位登场,轩内一亮。掌声不断,两位的吴侬软语,加上缠绵多情的唱词及演唱姿态,让为数不多的茶客和观众如痴如醉,此乃中国文化的魅力,短短的一个弹词开篇,短短的一首唐诗宋词,皆能让读者和观众进入一种精神享受的状态。而且宛在轩内的陈设和布置,对这种精神享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倾听,我拍照,我品味。有时踱步到窗边,俯瞰之下,九曲桥在秋阳下,熠熠闪光啊。游人稀少,隔湖相望,豫园内郁郁葱葱的树木悦人耳目。
回家的736公交车,班次稀少,有时等上半小时才来一班车,下午2:36分有一班车可以回家。所以,我必须提前10分钟离开湖心亭去新北门车站。
你看,乘坐736路公交,是否有点像乘坐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