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岸之居士
柳岸之居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0,335
  • 关注人气:66,3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工手记【63】:翻译,亮出你的灵感【9月8日阳光上午】

(2018-09-08 11:25:29)
标签:

翻译亮出你的灵感

分类: 翻译探索
题图:美丽的茄子花 
打工手记【63】:翻译,亮出你的灵感【9月8日阳光上午】

翻译,非“依样画葫芦”之活计。翻译入港,渐入佳境,便是灵感闪烁时。何为灵感闪烁之译?达旨传神,出神入化,青出于蓝之译文也。此短文,是否让你在漫漫译途,多生一个心眼:翻译,亮出你的灵感!
就翻译而言,灵感是什么?
1.灵感是嚼字
He is a fool who cannot be angry, but he is really a wise man who will not.
初译:愚者不会怒,智者而不怒。
如此译文,囫囵之译。稍稍细嚼,便觉留憾多多。a wise man who will not的完整表达是:a wise man who will not be angry.而这个will not be angry中的will就暗递了个人的意志力。咀嚼之下,灵感袭来,上句可译:
愚者不知怒,智者能制怒。
2.灵感是借用
When I was as young as you are now, towering in confidence of twenty-one, little did I suspect that I should be at forty-nine, what I now am.
初译: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二十出头,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哪里会想到49岁今天的我呢?
原句精彩在于句中的分词短语towering in confidence of twenty-one,其中的tower的本义是:高耸;超过;翱翔。如:Skyscrapers tower over the city. / 摩天大楼高耸在这座城市中。He towered above his contemporaries. / 他鹤立鸡群于同辈之中。
是否可译:
我像你现在一样年轻的时候,才二十一岁,小荷尖尖,意气风发,哪儿会想到49岁时,今天这个样子?
 “小荷尖尖,意气风发”让读者眼亮!“小荷尖尖”四字,译出了towering一词的“精气神”。“小荷尖尖”四字,乃借自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
3. 灵感是改写
Man Arrested for Airline Bomb Joke
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有人登记后,开了有炸弹的玩笑。结果被刑拘。结果,此标题被老实译成:
飞机上制造携带炸弹的笑话的乘客被逮捕
六个字的标题被译成了18个字,且十分拗口。
如此标题,是否能改写?如:
机上无戏言
汉语有“军中无戏言”一说,易其二字,而读者已能从中获知如此信息:有人在机上“戏言”,结果遭罚。
4. 灵感是“挽留”
Predictably, the winter will be snowy, sleety, and slushy.
原文之美,美在alliteration(头韵),我们见到的译文,未能挽留原句之美:
可预知地,冬天将是多雪,雨夹雪和泥泞的。
再思考一下,会忽然觉得,原文之美是可以挽留的。如译:
可以预言,今年冬天将多雪,多冻雨,多泥泞。
又如:He is all fire and fight.
他火气正旺,一脸杀气。
原文中fire与fight两词由[fai]构成悦耳动听的头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某君火气正旺、情绪激昂。
虽然不能如上句一样重复同一个词汇,但是不妨采用变通手法,以汉语的叠音词对译之,使原文音韵之美残存,部分传达出原文的韵味。
是否能译成:他怒气冲冲,来势汹汹。
5. 灵感是炼字
英国18世纪的大演说家Charles James Fox认为他的对手William Pitt比他更加出色,因此,他留下了这样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
I am never at a loss for a word; Pitt is never at a loss for the word.
我国译界翻译此名言者,可谓“前赴后继”:
a/ 我总是能凑合找个词儿说说,可是皮特什么时候都能找到恰如其分的词儿。
b/ 我总能找到一个词,而皮特总能找到那个绝妙好词。
c/ 我总能找到一个觉得妙的词,而皮特总能找到那个绝妙的词。
d/ 我总能找到一个意思相当的词,而皮特总能找到那个意思恰当的词。
e/ 我和皮特都能出口成章,但我用的词大都不可言妙,而他用的总是妙不可言。
a word 和the word系原句的精华之所在,形美之外蕴含意美。以上5句译文,皆有长有短。然而,未见令人叫绝者。灵感迸发,常在炼字之中请读下译:
我总是滔滔不绝,而皮特则是字字珠玑。
6. 灵感是巧合
The professor t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 "Young men, 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er!"
a/ 教授敲击桌子喊道:年轻人,请安静!——学生:啤酒。
【注:英语的Order含歧义:请安静;点(什么菜),要(什么饮料)】
如此译文,令读者莫名其妙。
灵感袭来:吆喝 → 要喝,两者不是同音吗?
既然如此,何不译成:
b/ 教授敲击桌子喊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吆喝(要喝)什么?——学生:啤酒。
应当承认,能寻到如此巧合的谐音词来翻译英语含歧义的单词order,极为难得,翻译之趣,译者与读者共享也。
7. 灵感是干练
A blunt knife may be sharpened on a stone, but if a man is stupid, there is no help for his stupidity.
一把钝刀可以在石头上磨快,但是,如果一个人是愚笨的,那么,没啥能解决他的愚蠢。
此系无灵感之译,拖泥带水,啰啰嗦嗦。
是否能以八字译之,如:
刀钝易磨,人蠢难助。
Marriage has many pains, but celibacy has no pleasure. ( Samuel Johnson:Rasselas )
结婚有许多苦恼,但是独身也没有快乐。
是否能更干练的平行结构翻译?如译:
结婚多烦恼,单身少快乐。
8. 灵感是引申
Buildings begin to look less somber, as if they were stirring out of sleep.
此句摘自一篇写城市黎明的名篇,意思是:
建筑物看上去不那么阴森森的了,好像已经梦醒。
as if they were stirring out of sleep一句想象驰骋,系灵感之笔,但十分难译。我们是否可以略加引申,尤其是其中的were stirring out。如译:
建筑物看上去不那么阴森森的了,好像伸了个懒腰,已经从睡梦中醒来。
9. 灵感是背叛
What flower does everybody have? —Tulips.
这是一句流行英语国家的趣味十足的谜语。问What flower does everybody have? / 每个人都有花,什么花?谜底是Tulips。Tulips是啥呀?是郁金香。因为,就发音而言,Tulips = two lips。
如此谜语只能在翻译之后,加注说明。味道全无。
有人别出心裁翻译成:
人人都有的花是什么花?— 泪花。
“郁金香”翻译成了“泪花”,十足之“背叛”,如此“背叛”却获得了成功的形象转换,上句从“不可译”转化成了“可译”。
10. 灵感是文采
Illness brought her a strange restlessness and made her all the more eager to cling to life and squeeze from it the last drop of happiness. It made her envy health, but it also made sentimental over a leaf that the wind had blown into her room.
这是林语堂的小说Moments in Beijing中描写慈禧太后的一句。我们读到了两句译文:
a/ 这种病使她有一种奇怪的不安,使她更急切地抓住人生,似乎是要把人生的幸福挤到最后的一滴已。这病使她多么羡慕人家的健康,也使她看见一张被风吹进房间的树叶也会感伤。
当我们读到台湾学者的文采斐然的译文时,会暗呼:灵感译文哦!
b/ 这种病使她特别敏感不安,她越发急切于抓住人生不放,似乎是要把人生的甜蜜幸福挤到最后的一滴而后已。这病使她多么羡慕人家的健康,也使她多愁善感,见一叶飘零,随风入室,便愁绪满怀,无以自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