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溽暑,在宽厚里喝了一杯脏脏茶
题图二:成都有宽窄巷子,济南有宽厚里
7月23日上午游览黑虎泉,等候5路公交良久,不见车来,于是上了出租车。司机,非常热情,知我去黑虎泉游玩,便热情介绍附近之景点。宽厚里,解放阁......就是从她嘴中得知哦。
游罢黑虎泉,便转身到宽厚里,其实仅仅隔了一条马路而已。天真热,先入路边的一爿小店,蹭一会儿空调,顺便喝了一杯所谓的脏脏茶,感觉十分新鲜,一般的珍珠茶而已,对此茶名并不认同,反美学也。蹭空调,总不能白坐吧。半天没有一个茶客进门,不知两位女店主如何维持此店。
趁我吃茶,顺便打开手机,上了百度,原来,这个宽厚里并非新生事物,大有来头啊。
原来,网上人们把济南宽厚里与上海有新天地,北京有南锣鼓巷,南京有夫子庙......相提并论啊。
以前,人们到济南旅游,多半会想到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如今,这条繁华了四百年的古街巷 --
宽厚里,给了我们新的城市标签,让来往游客和当地老济南,有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宽厚里(Shimao Kuanhouli
Jinan),又称济南宽厚里、世茂宽厚里,位于济南市泉城路核心地段,老济南的宽厚所街,是世茂股份为延续老济南建筑、民俗的传统语汇,于城市中心打造茂与街对话、河与市共享,河与城呼应、泉与水融合、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齐鲁大地百年历史街区。
宽厚里,当地人用三个“最”,来解读宽厚里:最济南、最文化、最生活。
推行文态、行态、业态三态一体的理念。宽厚里为商业、旅游、文化一体化的情景式消费街区,汇聚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
2016年11月29日,济南老字号入驻宽厚里:宏济堂、福胶、燕喜堂、草包、便宜坊、会仙楼、颜家菜、黄家烤肉、益康、野风酥、华光、亨通、孟洛川等餐饮、食品、服装、制药、洗涤、制笔行业的济南老字号入驻济南宽厚里。
今日到此,感到人气不旺,也许每到旺的时候吧。大热天的上午,谁来此休闲?
据说,一提起宽厚所街,很多老济南的记忆就复苏了,这条解放阁及舜井街片区中的老街,素有“济南市井生活的‘活化石’”的美誉。过去这里既有传统的清代四合院,又有规范的民国时期四合院,不少民居的过渡性特征明显,在建筑风格上明显带有济南开埠后中西合璧的特征。
宽厚所街前身为“王府南街”,或称“南王府街”,因北侧建有东、西小王府而得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城县志?建置》载:“南王府街舜庙东。”早期记载此街街名的清乾隆版《历城县志?地域考一》中记为“宽后所街”,光绪时期《省城街巷全图》标为“宽厚所街”。算起来,宽厚所街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民间传说,小王府建成后,周边一些官宦商家亦相依建房,街西两大户翻建时都想扩大房基向外扩建,其中一户求在京做官的亲戚帮忙,这位京官以诗回复:“两家争斗为一墙,让他五尺又何妨。居邻不忘睦为主,宽厚所致持家长。”这首诗不但化解了这场争端,而且成了街道美名。
据济南市地方史志学会理事、民俗专家唐景椿介绍,宽厚所街前身为“王府南街”,或称“南王府街”,因北侧建有东、西小王府而得名。后因街西首的慈善团体“宽厚所”而改为“宽厚所街”。
宽厚所街曾与司里街、所里街、后营坊街并称城南四大名街,这条全长约400米的东西向老街以住宅为主,聚集着多座著名的“大院”,被称为“民居博物馆”。其中比较著名的大院有金家大院、袁家大院、魏家大院、沈家大院、张家大院等等。
济南,济水之南乎。记得作家老舍先生曾数次在笔下对济南进行细致的描写:“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济南无疑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但是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元素融入这座古城后,原滋原味的老街老巷越来越少,济南好像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然而宽厚里的复建,给老济南人增加了一个古朴雅致的好去处,古色古香的宽厚里,让老济南人的怀旧情结得以安放。
漫步于热闹的宽厚里,复古雅致的建筑,如织的本地人和外地客,鳞次栉比的店铺前挂着黄灿灿的幌子,耀眼夺目。恍惚间,久违的宽厚所街再次涌入回忆。宽厚里,就建在曾经的解放阁片区内,就建在那一条济南老街
-- 宽厚所街上。
宽厚里之名来源于原址上的宽厚所街,宽厚所街东起历山顶街南首,西止舜井街的老街。20世纪50年代初以前,南护城河北岸原是高大的城墙,墙北侧有两条与城墙平行的街道,南门里以东叫南马道,是昔日骑马登城楼的小路;西面的地段叫南城根街,50年代初城墙被拆除,这两条街也成了环城马路(黑虎泉西路)的一部分。
宽厚所街的名字究竟源于何处?传说,清代初年宽厚里原是达官显贵聚居之地。由于当时十分流行扩建宅院以彰显气派,有两家住对门的名门望族,不断把庭院往道路上扩建,都想把有限的街面圈进自家的院子。
其中一家还给在京里做官的亲戚写信求助,这位贤达的京官回信道:“两家争斗为一墙,让他五尺又何妨?居邻不忘睦为主,宽厚所致持家长。”这家见信中说得中肯,便主动将院墙退后五尺。那家为此感动不已,也后退五尺,使街道扩宽丈余。
随后,街上户户效仿,不但化解了这场争端,而且成了街道美名。后人以这段传说取了街名。
当然,传说都是美好的,靠谱的还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上段所说的,街西首路南曾经有一家慈善机构叫“宽厚所”,宽厚所街因此而得名。
宽厚里的出现,源于对济南古街巷、古建筑的尊重与保护。多少老街老巷在时光流逝中容颜不再,而宽厚里却致力于保护老济南的建筑格局,延续老济南的风情。宽厚里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古建筑,金家大院、浙闽会馆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宽厚里给了它们一个安身立命之地,让它们可以像从前一样,静看这座城的人来人往。
曾居住在这一片的老济南们,忆起当年,都会会心微笑,宽厚里开业之后,老人们也曾来看过。“宽厚里很好看,也很热闹,当年的宽厚所街只能留存在我们心里,看到如今另一番味道的鲜活宽厚里,我们心中的老济南也鲜活了起来。”
宽厚所街片区在2008年拆除后虽然还剩下金家大院和浙闽会馆两座老建筑,但因整条街不再具有成片的老建筑,宽厚所街在最新修编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被除名”。
浙闽会馆始建于清朝1874年,为浙江、福建商人集资修建。解放后,浙闽会馆先是作为省第四招待所。之后,会馆曾被济南市一家贸易公司占用过,2007年由济南市政府出资修缮。
漫步宽厚里,我倒想它更像成都的宽窄巷子,不过宽窄巷子人气旺,古味浓,内容多。
今日逛宽厚里,乃意外收获。感谢那位出租车司机。
可以想象,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的巷子中,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的生活场景浮现在眼前,灰墙黛瓦的宽厚里,在你没有踏入之前总会浮想联翩,她散发着的独特魅力,让你不得不想要靠近,这些古老的大院和历史的场景穿插到现代的生活之中,漫步于此,那是何等的惬意!
那些青砖路、木棂门窗、人物古玩,透着浓浓的历史沧桑。当然,行走在鲜活现代的宽厚里,除了看古香古色的建筑,隐藏在巷子里的特色美食也是不能辜负的,还有时尚新潮的酒吧、别有韵味的古典茶楼,济南的夜生活因为宽厚里的存在正在逐步丰富起来,下一个“后海"的诞生也是说不定的哦。
百年前的宽厚所街不曾逝去,走进宽厚里,你就可以想象你来到了百年前的济南。灰墙黛瓦,旗帜高悬,微风吹拂,上书的“宽厚里”三字便在空中摇曳,你便得知,你身处何方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