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工手记【51】:译一句明一理【7月3阳光上午】

(2018-07-03 08:37:26)
标签:

翻译与逻辑

分类: 翻译探索
 题图:穿过广场回酒店
打工手记【51】:译一句明一理【7月3阳光上午】

不久前出版的美国NEWSWEEK 【《新闻周刊》】发表了Malcolm Jones的一篇文章,题为Childhood’s End(童年的终结),文中有以下一个段落。
You can't say you don't see the trouble coming, not in a novel where the first line is "The cold came late that fall and the songbirds were caught off guard." The narrator is Tassie Keltjin, a Midwestern college student looking for baby-sitting work in December 2001. Her voice, as rendered by the ever skillful Lorrie Moore in A Gate at the Stairs, is a wonky mixture of farm-girl practicality, undergraduate sass(disrespectful back talk), and a reflexive honesty that will prove her best armor against the posturing, secrecy, and downright lying that ultimately overturn her easygoing view of the world. Lyrical and lighthearted, Tassie herself is something of a songbird, but by the end of the novel, her mental temperature will have dipped to what Emily Dickinson called "zero at the bone." 
Malcolm Jones之行文,颇得John Updike之风,句长多折,议论精彩,遣词别致,咀嚼有味。比如,上段中划底线的一句,含两个that引导的从句,其先行词究竟如何捕捉?又比如,reflexive honesty,搭配奇巧,究竟如何翻译?等等。
咀嚼出味,忽想到请几位译友(皆有“硕博”之头衔)翻译上段之划线句,奇“句”共欣赏。
邮件发出次日,译文5句,先后递到。译文五花八门,瑕瑜互见。现予发表,并附上点评。
1/ 她的声音由技艺娴熟、曾担纲《楼梯上的门》的洛丽•摩尔演绎,里头集合了多种性格,-- 农家女式的实在,大学生式的口无遮拦(失礼的顶嘴),以及一种自省式的真诚。这种真诚被证明是她应对那些最终颠覆了她对世界的天真看法的装腔作势、鬼鬼祟祟的行为和赤裸裸的谎言的最好的武器。
【点评:理解基本正确,表达流畅,缺点是末句过长。个别表达可以商榷,如:reflexive honesty 译成了“自省式的真诚”,等。】
    2/ 她的嗓音,用笔法娴熟的洛丽•摩尔在《楼梯中的门》里所描写的那样,飘忽地融合了村女的实用方式、大学生的无礼顶嘴和一种防备做作、隐秘且直白的谎言的诚恳,而这谎言最终颠覆了她随和的世界观。
【点评:对that will prove her best armor against the posturing, secrecy, and downright lying  / that ultimately overturn her easygoing view of the world. 两个从句的先行词之捕捉皆有误焉。译文“一种防备做作、隐秘且直白的谎言的诚恳”,费解!】
    3/ 从她的声音可听出,就像文笔大师洛雷•莫尔在《楼门》里描述的那样,时不时地夹杂着农场女孩的纯朴,大学女生的任性,一眼即明的诚实,而这一切恰好体现了她的自矜,去捍卫和遮掩她那媚人风姿、羞怯心思、直白谎言,同时这又彻底颠覆了她那人见人爱的处世态度。
【点评:翻译长句,要点有二。一是梳理结构,如:“这一切”/“这”皆系对先行词的“误捕”;二是吃透词义,如:何来“自矜”?何来“媚人风姿、羞怯心思”?何来“人见人爱”?】
   4/ 她的声音在A Gate at the Stairs中被Lorrie Moore描写得惟妙惟肖,这声音中夹杂着农家女的朴实无华、学生般的出言不逊和一种自发的诚实无欺的气质,她对世界简单天真的看法最终因为(这世界的)故作姿态、躲躲藏藏和彻头彻尾的谎言而彻底幻灭后,这些东西成了她最好的保护伞。
【点评:理解似无大误。问题在于语序之混乱也,乱而不可读。语序折射了人们的思维顺序:由已知 → 未知,由主位(theme)→ 述位(rheme)。且“这些东西”,过于含糊,指代不明,似可根据原句中的两个关系代词的先后有序作译!】
   5/ (不要说你没看到麻烦来临。小说的第一行写到“那年秋天寒潮来晚了,鸣禽毫无警惕。”故事的叙述者叫塔西•凯尔金,是一个中西部大学生,在寻找一份照看孩子的工作,故事发生在2001年12月。) 洛丽•摩尔在小说《楼梯之门》里把她的声音描写得惟妙惟肖,这声音既有着农场女孩的朴实无华,也有着大学生的出言不逊,还有一种自发的诚实正直。这个世界的装腔作势、遮遮隐隐以及彻头彻尾的谎言彻底颠覆了她对世界天真的看法,她的这种朴实无华、出言不逊和诚实正直将是她最好的保护伞。(塔斯热情快乐,就像一只鸣禽,但在小说结尾,她的精神温度已降到了艾米丽•狄金森所说的“刺骨冰点”。)
【点评:将未划线部分也译出者,唯此君也,这对理解全句大有裨益。但是,that will prove her best armor against the posturing, secrecy, and downright lying一句的中的that的先行词到底是farm-girl practicality, undergraduate sass(disrespectful back talk), and a reflexive honesty,还是a reflexive honesty?此译的理解为前者,从逻辑言,难以说得通;比如,undergraduate sass(大学生的出言不逊)岂可成为 her best armor ?译文尚存漏译,如:undergraduate 等。此外,“朴实无华,出言不逊,诚实正直”的反复出现,说明译笔之笔力不济。理解欠准和“笔力不济”还体现于译文“把她的声音描写得惟妙惟肖”,等。本译的另一个瑕疵,重复了第四句译文之瑕疵 – 语序。两个that引导的从句之译何以颠而倒之?】
    参考译文:
    她的嗓音,如高手洛丽•摩尔在《楼梯中的门》里所描写的那样,不太稳定地混合着农家女的务实,大学生的粗鲁(无礼的顶嘴),以及源自她本性的真诚。她的这种真诚将成为她抵御装腔作势、遮遮掩掩以及赤裸裸弄虚作假的最好“装甲”,而这些世相也将最终颠覆她对世界的太过随和宽容的看法。
   【注:译毕,我将译文发送友人王菊泉教授,请他点评,他将“大学生式的口无遮拦”改成了“大学生的粗鲁”,将“隐约融合”改成了“不太稳定地混合着”;将“反省式的真诚”改成了“源自她本性的真诚”,等。王译既实又朴,朴则近本矣。】
上句之结构,并不复杂,其主干很短,即Her voice,… is a wonky mixture…。
主要是......that will prove her best armor against the posturing, secrecy, and downright lying that ultimately overturn her easygoing view of the world.中两个从句的先行语的确定。前者之先行语为a reflexive honesty,后者则为the posturing, secrecy, and downright lying。
    纵览以上译文,正如一位译友随译文发我的感言:“译”者,“易”也。依学生愚见,翻译之事,动笔才知字字不易。
    译一句,明一理。
   明啥理?翻译始终与逻辑思维活动相伴而行。先行词之准确“捕捉”,依靠逻辑;文字表达的清通可读,也依靠逻辑。从以上译文可以印证:看似文采十足,实则令人不解,十之八九,译者未能真正读懂原句。表面华丽的遣词掩盖的却是对原文的一知半解,暴露的却是逻辑一定出了纰漏。-- 此乃译界常态之一。
    比如:...... 这一切恰好体现了她的自矜,去捍卫和遮掩她那媚人风姿、羞怯心思、直白谎言......。
    又比如:......大学生的无礼顶嘴和一种防备做作、隐秘且直白的谎言的诚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