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导游小崔和王家大院的讲解员
题图二:“王”字形建筑的“中轴线”【可见一定的坡度】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灵石县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阔。以上题图之二,可见其居高临下的山坡地势。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东大院和西大院有一桥沟通。
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为灵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信步迈上统摄王家大院的高地,可以饱览青色瓦檐错落连绵的天际线。如风水所言“九凤聚鸣归昌”宝地。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王家大院不愧为晋商群体杰出的代表。
讲解员把我们带上了城墙,她的工作结束,我们开始走城墙。-- 这是开心一刻。
行走于城墙之上,有了鸟瞰王家大院的良机,对于王家大院的“中轴线”【见题图之二】,赞叹不已。
中国文化深受儒道两家文化的交互影响,反映在建筑中,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幽静的园林,还是丰富多彩的民宅,都极大程度地表达着这两种文化的形式语言,表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中轴对称。
中轴线,中国古老建筑中极具约束力的手段。在古代中国,具有中轴线平面布局意识特征的建筑随处可见。以“中轴对称”原则布局,可得中式建筑的庄重浑厚之美。
中轴对称,沉淀千年的古建文化
中轴对称原则从汉代至今采用了几千年,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群主要的布局方式,通过建筑中轴线的贯穿作用,达到建筑艺术高度表现的境界。
北京、西安、洛阳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衙署建筑群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或礼仪建筑为主体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次要建筑位于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排布有致。
由此看来,中国古代建筑尤其重视群体组合的艺术美,而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可见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矢志追求。
对称安排、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强烈的政治理论色彩,浓郁的理性精神,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民族特色,能从美学、文化两个角度,让居者获得感官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