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2018-06-08 10:19:29)
标签:

平遥县衙一个悖论

杂谈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留影花厅【知县修身养性的地方】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14日阳光上午】
 题图二:留影大仙楼【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县衙中保存下来唯一的元代建筑】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14日阳光上午】

     花厅——是知县修身养性的地方     对弈亭,原名“清心亭”,是供知县下棋的地方,并且刘伯温曾在这里下过棋,刘伯温是浙江人,但他的老家是平遥朱坑村人,他在元末做官受挫回来祭祖时,与知县达鲁海在这下棋,所以为纪念这段经历,改“清心亭”为“对弈亭”。
    大仙楼——是县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院落,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县衙中保存下来唯一的元代建筑。
    清代规定,知县不准携带家眷任职,故后花园可供县太爷们休闲娱乐。 
    来此县衙之前,我有一个错觉,认为封建社会知县的职责只是审案断案而已,其实知县职责有10条之多:管理田丁、征收税赋、劝导农桑、兴修水利、维护礼制、兴学育人、审案断案、赈灾恤贫、维持治安、镇压反叛。
    明清两代,知县须在500里以外异地当官,朝廷制度森严,知县不许携带家眷,知县家属也不许来探望,加之交通不便,知县一年四季辛劳在任上。只有每年腊月二十至次年正月二十为封印期,为知县的一个月假期,知县方可以回家,由县丞、主簿、典吏等处理县衙日常事务。内宅东西厢房为客房,有上级莅临或同窗同科谊友来访,可做留宿之所。
    大仙楼上供奉着守印大仙,据民间传说,守印大仙就是狐仙,知县为求得仕途平安,将其奉为“守印大仙”虔诚供奉于此。大仙楼外的楹联是:
名场似奕无同局
吏道如诗有别裁
    做官尤如下棋,要勤动脑,慎动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勤一慎,这也正是内宅“勤慎堂”匾中所蕴含的为官之道。“奕无同局”“诗有别裁”,即“治赋无常经”为官者必须能够驾驭各种不同的局面,无制法可循。可以看出做官也是一门学问,需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奥妙。
知县除每日上午辰时(九时左右)升大堂署理公务外,其余时间主要在二堂办公,处理日常公务,个别召见下属,秘密询问案件,会见来客等,所以这里没有大堂那种森严的气氛。引人注目的是二堂后墙东侧的一块“除暴安良”匾额,是清光绪八年(1882)邑人王希闵送给时任知县锡良的。此匾为原物,一直藏在二堂顶棚内,近年翻修二堂屋顶时才发现。这里有一段故事:锡良字清弼,蒙古镶蓝旗进士,光绪六年(1880)任平遥县知县,光绪八年(1882)调任阳曲县知县,同知衔。后因屡有政绩,升迁京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闰八月由湖南布政使升任山西巡抚。光绪七年(1881)冬,平遥县落邑村古董商人王希闵,在走村串户收买古董时,收到一副“铜”象棋,实际是纯黄金制作的,可谓一夜暴富。村中几名无赖听到风声,夜入王宅蒙面抢劫,未能得手。留下匿名信一封,威胁其交出象棋,否则将招来灭门之祸。
     王希闵急奔县衙告状后,锡良派人微服私访,反复查证分析,并派人蹲守,终于将这帮恶徒擒获,并审出他们以往犯下的累累罪行,对他们课以重刑,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王希闵更是感动不已,于光绪八年(1882)正月县衙开印后恭送此匾。
    “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平遥县衙作为国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同样称奇的是,据考证,清代在晋商昌达兴盛的百余年间没有出现过一任贪官,当地繁盛的商业文明孕育了特有的官场文化。迈入这座沧桑古衙,从大堂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到二堂匾额“天理国法人情”,再到粮厅联“万事莫苛求只要大家共守此法;一心惟清白期与斯民相见以天”,随处可见的楹联匾额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当时执政者对官吏的道德操守要求和为官者的自勉,蕴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贯穿着清官情结。作为古代基层政权的活标本,县衙中的一些建筑饰物上的廉政典故,譬如“公生明、廉生威”官箴,“异地任职”回避制度,“申明亭”、“瘅彰厅”调解民讼和教化民风的功能,清代雍正时期的“养廉银”制度等无不折射出一个时期廉政文化的特有魅力,极具积极的镜鉴价值。
    路过献亭,见楹联:
不求当道称能吏   
愿共斯民做好人
   “能吏”是指才华,“好人”是指品行。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重视“修德”的思想。
    清朝全国的公职人员也就两万来人,执法不严,执法水平不高,不可能维持政权!其执法成本之低廉、官员之自律与百姓之民风品性是分不开的。
    我禁不住再次回望这座平遥县署门匾,向这里昨日的“官”“民”投去尊敬的目光……
   县衙,是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基层单位,源于春秋末季。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县衙始终是封建政权的基层组织,主持县衙的官员亦被称作当地的“父母官”。而清朝平遥县衙的县太爷,是个肥得流油的差事。因为平遥县的县太爷是五品官,而不是平常的七品,俸禄可见优厚。县太爷虽然平时日理万机,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究竟能有几个清正廉明、与民做主的“父母官”呢? 
  有意思的是,这座古县衙的大堂有楹联曰:“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楹联曰:“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这显然是表面文章和溢美之词。“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矛盾啊。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平遥县衙:一个有趣的悖论【6月8日多云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