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虎丘山周瘦鹃【5月1日中午】

标签:
虎丘 |
分类: 寻踪山水 |
题图:虎丘
海涌起子田,禅扉古木间。
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
堂静参徒散,巢喧乳鹤还。
祖龙求宝剑,曾此凿孱颜。
窗短窗,敞开时月到风来,真可致爽;使人胸襟为之一畅。凭著后窗望去,远近群山罗列,耸翠堆蓝,仿佛是千幅山水大画屏,大可欣赏。阁中有老友蒋吟秋写作的一副对联:“高丘来爽气,大地层东风。”书法遒劲,语句写实而含新意。可不是吗?高丘来爽气,在这里就可以充分体验得到,而遥望山下许多的新工厂和新烟囱;虎丘公社到处绿油油的香花(茉莉、玳玳、玫瑰、珠兰)和农作物,工农业并驾齐驱,也就是“大地展东风”啊!
就聚石作为徒众,对他们大谈玄理;石都领会而点起头来。白莲池的二旁,有一块刻有篆体“觉石”二字的石,就是当时的点头石。这种神话,可发一笑,而“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后来却被引用作成语了。白莲池周围一百三十多步,巉石旁出,中有石矶,名为“钓月”池壁上刻有“白莲开”三字,古朴可喜。旧时又有一个神话:当生公说法时,正在严冬,而池中忽然开出千叶白莲花来,妙香四溢。现在池中也种有白莲花,洁白如玉,入夏可供观赏。
穿过千人石向北行进,见有两崖似被划开,中涵石泉一道,这就是剑池。池广六十多步,水深一丈有半,终年不干,可惜并不太清。崖壁上刻有唐代颜真卿所写的“虎丘剑池”四个大字和宋代米元章所写的“风壑云泉”四个大字,都是有骨有肉的好书法。旧时传说秦始皇和孙权都曾在这里凿石找寻阖闾殉葬的宝剑和珍物,两人各无所得,而凿处就形成了这个深池。当年池水大概是很清的,可以汲饮,所以唐人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宋代张拭曾有《剑池赞》云:
湛乎渊渟,其静养也。
卓乎壁立,其自守也。
历四时而无亏,其有常也。
上汲而不穷,其川不胶也。
其有似乎君子之德乎,吾是以徘徊而不能也。
我们这一次是专为访古而来,而探访云岩寺塔,更是最大的任务。此外,逢到古迹,也少不得要停一停,瞧一瞧。一路从剑池直到二山门,又探访了那个刻着陈抟像和吕纯阳像的二仙亭,那个曾由陆羽品为第三泉的石井,那个采取苏东坡“铁花绣岩壁”诗句而命名的铁花岩,那个利用就地山石雕成观世音像的石观音殿,那个百代艳名齐小小的真娘墓,;那个一泓清味问憨憨的憨憨泉,那个相传吴王试过剑的试剑石,那个相传生公枕过头的枕头石。一路走,一路瞧,瞧它们还是别来无恙,我们也就得到了安慰。冷香阁下的梅花早已谢了,要看红苞绿萼,还须期之来年,因此过门不入。最后就到了拥翠山庄,这是一座山林中的小小园林,而又是当年赛金花的丈夫苏州状元洪文卿所发起兴建的。中有灵澜精舍、不波小艇、月驾轩、问泉亭等,气魄不大,而结构精巧。我们在这里流连半晌,便商量作归计;回头遥望云岩寺塔,兀立斜阳影里,仿佛正在那里对我们依依惜别呢。友人尤质君题诗云:
胜迹端凭妙笔传;溪山如画客情牵。
十年间闽新栽柳,七里山塘旧放船。
致爽阁风吹不断,云岩寺塔故依然。
支筇来信衰腰脚,还欲追登海涌巅。
瘦鹃作和云:
虎阜名高亘古传,一丘一壑总心牵。
冷香阁下停华毂,绿水桥边系画船。
百尺清泉仍湛若,千年古塔尚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