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2018-01-02 08:58:54)
标签:

广州酒家到黄花岗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街头铜雕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题图二:黄花岗外菊正黄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早茶广州酒家一个半小时,进入酒家时,天色尚未全明,走出酒家,天光灿烂矣。一路欣赏几座街头铜雕,颇多趣味。联想到北京前门大街的众多铜雕,觉得风格差矣明显,此地的铜雕似乎更加细腻更加生动。这使我想到历史上注重创新和写实的“岭南画派”。路过两家广州的大牌饭店,一家是莲香楼,另一家是陶陶居。据友人介绍,莲香楼更值得进入一吃其早茶。
    街道不宽,两边则是典型的骑楼。
    骑楼者,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也。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廊柱构成的5呎宽的外廊结构的建筑。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3] 
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为改善居民拥挤的住宿情况,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从香港得知骑楼的功用,便参考西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香港的经验,建议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18年,广州政府开始鼓励兴建骑楼。 
    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都是当年华侨从东南亚返乡所建。
    行走在上海,也可以发现骑楼之踪迹,比如在接近外滩的金陵东路上,恍若来到广州一般。据说,这里曾经聚集了大量广东人士,在此经商,在此居住。他们入乡随不俗,而是不忘乡愁,把骑楼带到了上海。
    一家小店招牌“熟手女营业员”,提供的月薪4200元。似乎比上海所见略高。
    这也许是广州特色,沿街水果小店把各色水果削皮切零出售,如此更易于入口,但是一阵风来,是否会沾上灰尘?
    边走边看边聊,9:15分来到多宝路上的七天连锁酒店,电梯上三楼,办理入住手续,领取房间钥匙,一人一间,放入拉杆箱,稍事休息即下楼,入恒宝广场之地下,上了一号线,直奔黄花岗而去。
    题图照片之二告诉我们:10:36分,就来到黄花岗,门外菊花正黄。此景上海不可见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1966年第一次到广州,曾经到此瞻仰,后来几次到广州皆未能有机会到此。51年飞逝,当年少年,变成白发老叟,黄花岗还是那个记忆中的黄花岗,虽然记忆有点模糊了。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从广州酒家到黄花岗【1月2日阳光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