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2017-11-02 14:30:56)
标签:

船到卢克索

尼罗河印象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难忘三日游轮生活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题图二:游轮宾馆大堂
惜别游船,登岸卢克索【7月25日黎明时分】

    卢克索,埃及古城。位于南部尼罗河东岸,南距阿斯旺约200公里。海拔78米。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遗址在此而著称,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由于历经兵乱,多已破环湮没。现在保存较完好的是著名的卢克索神庙,其中尤以卡尔纳克神庙最完整,规模最大。该建筑物修建于4000多年前,完成于新王朝的拉姆西斯二世和拉姆西斯三世。经过历代修缮扩建,占地达33公顷。
    从阿斯旺到卢克索,200公里而已,游轮走了三日,可见游轮停多行少。 
    一觉醒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游轮来到了卢克索。
    可能是清晨的原因吧,加上船在行驶中有河风吹来,站在顶层上的室外露台,已经不再觉得像昨天那样闷热。游船航行的速度并不快,大概每小时15到20公里左右,差不多等于自行车的骑行速度。正好这也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悠闲地欣赏两岸的风景。
    这一段属于尼罗河的中游,河面平均宽度在200至300米左右。在炎热的沙漠地区,有水便有绿色的生命,尼罗河丰沛的河水则孕育了两岸富饶的生命。沿着河岸,几乎是不间断的,一片片绿色的植物,有野生的高大挺拔的椰枣树和一丛丛浓密的灌木,也有人工开辟的农田, 种植着玉米和牧草。如果从空中俯瞰的话,一定会在这片广漠而单调的茫茫黄沙中很容易便找到沿着河岸蜿蜒曲折的两道绿色的细线。
    绿色背后便是黄色的沙山,不时会显露出一些人工建筑,通常当地人居住的房屋都在山脚下的树荫后面,而山顶上的则是一些历史遗迹,它们之中有许多像这样建筑,应该都是历代穆斯林先知的安息之地。
    航行途中也经常能见到划着小船在河边捕鱼的当地人,他们通常是两人一起,一个操桨,另一个则或挥动着手中的木棒拍打搅动河面,或拖动着河里的渔网。尽管距离较远,但从相机镜头里望去,他们的衣着仍能让人判断出是父子。无一例外的是,驾船在河上劳作的都是男性,看来在这个伊斯兰教盛行的国度, 女性应该是不会在外从事体力劳动的。
    据我观察,埃及无疑是个整体上还很贫穷落后的国家,农村更是如此,尼罗河边的居民,其物质生活显而易见是非常贫困的。
    在法老的年代,尼罗河上就开始有这样的帆船行驶。今天,古老的风帆当然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动力,但这种复古形式设计的游轮既让游客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又符合了生态环保的理念。
    行驶到这里,两岸开始有些人气了,就在大字标牌的所在处的山脚下,沿河的公路边有现代所修建的两座狮身人面像,应该也是如同国内很多地方公路进入市区时所修的门楼一样的标志性建筑。很难得地在这里拍到了一张一户当地人家在河里游水的情景。
    河边的一个村口码头,大概是当地人聚会的场所。炎热的天气里,树荫下也许比室内更凉爽。有趣的是,男人和女人各自聚成一堆。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惜别游轮,登岸卢克索【11月2日午休之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