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2017-10-21 08:44:31)
标签:

狼山之葵竹山房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歇坐于登狼山途中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题图二:葵竹山房内的500岁雀舌罗汉松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登镇江焦山,一路上去,满目荒凉,大有“野山”感觉。登南通狼山,感觉大不一样哦。你看题图之一照片,山道修整非常齐整,山道旁有香烛小店,有的商家索性拿着长香在山道中央兜售。
    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自唐总章年间兴建寺庙禅院以来,经历代建缮,形成了依山而立的寺庙园林群落,狼山山坡上下,浮青叠翠之间,点缀着法乳堂、葵竹山房、碧云半天阁、萃景楼、大观台、魁星楼、支云塔等数十处名胜古迹和风景建筑群。狼山佛教气息浓厚,每年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前来顶礼膜拜,香火旺盛,经久不衰,有着“最灵验名山”和“江海第一山”的双重美誉。
   狼山是佛教名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山顶的广教禅寺为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距今已有1341年的历史,因供奉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而闻名。同时,广教寺还供奉着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位穿龙袍的菩萨——大圣菩萨,相传大圣菩萨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以慈悲为怀,救苦救难而深入人心,民间有大圣菩萨有求必应,先照远后照近的说法。 
    上山途中,在众多的景点中,留下印象最深的乃葵竹山房也。
    葵竹山房始建于明嘉靖年,因种植葵和竹而得名,这个葵竹山房的门额为张謇所书。葵竹山房以前为四贤祠,供的是宋代四位名贤,他们是范仲淹、岳飞、文天祥、胡安国。院中的东屋叫“塔荫堂”,南称“一枝栖”,西为“退藏精舍”,北为依山而建的“法苑珠林”。半粟亭、衔石楼、水云深处、半千石的特色在于虽小而精巧可人,它的房屋萦回纡绕,造成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格局。
    闲步葵竹山房,有两样东西给我留下难忘印象。一是一幅楹联,让我咀嚼:
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  福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其中的“子种孙收”妙极!做人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下一代,儿子种,孙子收,换言之,你种子收。换言之,父种你收。随年龄增长,我笃信此理。吾之祖辈父辈为人厚道善良,谋生艰辛,为我们这一代积德厚重,故吾之一生能避风雨,过险滩,考入复旦,而退休交大,损中收益,危中处安,祖辈父辈泽被后世哦。
    漫步葵竹山房,发现此次和南通博物苑一样,多罗汉松,且树龄皆有数百年之多。
   “葵竹山房”曾是南通的著名寺庙园林,四合院式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年,因种植葵和竹而得名,葵竹山房以前为四贤祠,供的是宋代四位名贤,他们是范仲淹、岳飞、文天祥、胡安国。院中的东屋叫“塔荫堂”,南称“一枝栖”,西为“退藏精舍”,北为依山而建的“法苑珠林”。
    南通人善种盆景,盆景艺术年代久远,矣!
    南通市博物苑内有多盆四五百年的树龄的雀舌罗汉盆景,足见通派盆景的历史渊源。 雀舌罗汉是南通最主要的盆景素材,它是南通花农经几百年从罗汉松的变异中选育出来的,它在南通爱盆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今日闲步葵竹山房,居然也见到一株六百多岁的雀舌罗汉,请看题图之二照片。盘桓其前,不肯离去矣。
    南通是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古城,五代南唐设静海郡,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建造南通城,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文化历史底蕴之丰厚,岂上海可以相比?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狼山之葵竹山房之一联一松【10月21日阳光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