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玉带桥前
题图二:最美玉带桥
说来奇怪,儿时在画报上看颐和园风景图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十七孔桥,不是佛香阁,而是玉带桥。细细想来,大概是因为玉带桥给人的美感吧。玉带桥,请看题图照之二,全身素白,用高档的汉白玉建造而成,其造型构成波状线型,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洁白的石桥凌空隆起,既高且薄,恰似驼峰高耸,玉带飘扬。玉带桥跟宫阙的红墙、长堤的翠柳、背后青山上的宝塔,相互辉映,形成一幅绝妙的丹青图画啊。
儿时的我,尚无法用上述语言来形容,但是玉带桥的美感镌刻脑际,久久不忘,且梦想着早日能见一见玉带桥,能到桥上去走一走。1992年夏,全家北京游,在颐和园昆明湖上泛舟,只是远观玉带桥,也许当时是时间急迫而未能到玉带桥,2002年与我的博士生泛舟昆明湖,小舟划到玉带桥下,且从桥洞过,还是没能上玉带桥走一走!旅游难免不留下点遗憾,留憾不是坏事,留憾就留下了机会!
不是吗?2017年7月26日到颐和园西堤观荷受挫,却让我有机会尽情欣赏烟雨西堤之美,让我有机会慢走西堤六桥,让我弥补昔日之留憾 --
近观玉带桥,并走过玉带桥!
我们知道,杭州西湖有苏堤,苏堤上有“六吊桥”(杭州人对苏堤六桥的俗称),颐和园西堤乃仿杭州西湖而建,从南向北依次也有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上篇说到的景明楼在柳桥和练桥之间】。
昆明湖的最南端有一座桥,貌似玉带桥,因此网上有文有图加以澄清,说此桥非彼桥两者容易混淆。为了说明玉带桥的位置,从网上下载颐和园地图。以下一图之左下角小图,非常清晰说明了“真”玉带桥的准确位置。
2017年7月26日,我从南湖岛乘小舟到西堤,吾之西堤游始于南端。在走过了柳桥、练桥和镜桥之后,来到了玉带桥。从题图看出,玉带桥处于一个昆明湖的咽喉要道,从昆明湖进入西湖,必经此桥。而且,玉带桥处在一个转折点上,过了玉带桥就从西北行转向正北行了。从题图之一照片,可以看出玉带桥“转向”的情况。实际上,玉带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西湖,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经过此桥。
这个历史典故就能很好说明,为什么玉带桥拱高而薄,呈优美曲线形,宛若玉带。因为,从清漪园(今颐和园)走水路去静明园(今玉泉山),要过玉带桥。乾隆皇帝的“昆明喜龙船”长40多米,上建楼台,桥洞不高是过不去的。玉带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具有如此的实用价值。
玉带桥造型优美,驰名中外。上世纪初期,美国纽约狱门钢拱,其大拱上的弧弦两端采用了反向曲线,当时称为全球拱桥之冠。但是,参与设计的工程师却承认其造型是受到北京颐和园玉带桥的启发。
现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玉带桥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
今日登上玉带桥,心满意足。细细观看,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玉带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皱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它无愧为颐和园里最著名的建筑物之一。
伫立玉带桥之巅,放眼昆明湖,南湖岛与万寿山之佛香阁构成了主次呼应。
美哉,玉带桥!美哉,昆明湖!美哉,颐和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