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有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写出了荷花的守身如玉,清高自傲,同时,也写出了爱好拍摄荷花者的一种隐苦
-- 可远观则不可“近拍”焉!于是,拍摄荷花则必须使用变焦。使用变焦拍摄荷花的特写效果就打折。比如题图一之照片,若是池塘荷花,简称“塘荷”,是决计拍摄不出如此效果。人民公园每年夏日的荷花展,必有盆荷,今年也不例外。等我在池塘边转悠了两圈之后,离开池塘,走向五号门(对面就是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就见到一长排的盆荷在展出。
这似乎是一种铁律:塘荷,花期长,盆荷,花期早且短。
7月4日当我来到盆荷展前,大概90%的盆荷已经不见红花,只见绿叶,只有十分之一的盆荷尚见荷花。于是,兴冲冲举起手机拍摄几幅。虽然数量有限,但仍小有满足。毕竟比去年7月1日要多一点。况且,有两盆还开得不错呀。比如题图之一照:正是盛极而衰时,加上今日阳光作美,照射在大大的花瓣上,花瓣的经络,丝丝条条,一清二楚,几成半透明状;再加上花瓣光影投射的互射,立体感强烈。
盆荷可以近观,可以“亵玩”,十分过瘾,不必用变焦,也不必伸长头颈,近近的,慢慢的,从容观赏,从容拍摄,此乃今日观荷之一乐,6月28日观荷世纪公园所无也。
曾经年年到杭州观荷,个人认为杭州的最佳观荷地不在曲院风荷,而在郭庄。在曲院风荷,你只能走马观花,甚至马不停蹄,以至于汗流浃背,在郭庄观荷,请君入席,即亲西湖之露天平台,观种植于西湖边的一片荷花,正摇曳生姿,楚楚动人。坐以观荷,手摇折扇,手端香茗,边观荷、拍荷、读书、听音乐、发呆......,此种享受,非烈日下暴走观荷可比也。更重要的是,起身离开景苏阁下的亲水亲荷之平台,步入月门,便是郭庄
-- 一个典型的江南园林, 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对郭庄评
价道:“风姿再现,如古画之重裱。”观荷季,郭庄内有盆荷展出,精致小巧的郭庄摆满了各色盆荷,甬道,池边,曲桥,处处见盆荷,且在曲桥之上,有人工烟雾袅袅,仙境也!
上海的观荷胜地古猗园,也是一个塘荷与盆荷共舞的古典园林。记得欣赏盆荷风姿,第一次还是在古猗园的曲桥上,真可谓双目为之一亮啊!近观近拍荷花的愿望在盆荷得以实现。徜徉盆荷夹道的曲桥,这岂不是天下最美的曲桥?
曾经多次到常熟的曾赵园,也是常熟最佳观荷园林。园内有曾扑纪念园,从中得知:曾朴(孽海花的作者)有《盆荷》一诗,隐叙光绪被囚瀛台事,非议朝政,为变法殉难志士鸣不平。
戊戌变法前夕,曾朴居上海,原是秉承父命拟创办实业,但在沪时常与改良派人物谭嗣同、林旭、唐才常、杨深秀等交往,畅谈维新,筹措变法活动,把创办实业的事置之脑后了。次年,变法失败,改良派六君子被杀,曾朴适回常熟料理父丧,幸未罹难。此际,曾朴诗词有《李花篇》,隐讽慈禧太后偏宠太监李莲英事,又有《盆荷》一首,隐叙光绪被囚瀛台事,非议朝政,为变法殉难志士鸣不平,也流露出希望光绪脱去桎梏重振国运的愿望。此诗的灵感估计就是来自观荷自家园林中的盆荷而得。
此外,元代的张雨填过一词,颂盆荷也。
《水调歌头 盆荷》
元
张雨
江湖渺何许,归兴浩无边。忽闻数声水调,令我意悠然。莫笑盆池咫尺,移得风烟万顷,来傍小窗前。稀疏淡红翠,特地向人妍。华峰头,花十丈,藕如船。那知此中佳趣,别是一壶天。倒挽碧酾酒,醉卧绿云深处,云影自田田。梦中呼一叶,散发枕书眠。
其中之“莫笑盆池咫尺,移得风烟万顷”一句,可品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