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世纪公园蔬菜花园内
题图二:世纪公园蔬菜花园之竹篱大门

世纪公园有个“乡土田园区”今年3月11日,到世纪公园,此时,红梅始谢,而油菜花开得正旺;
3月29日,直奔世纪公园樱花岛,赏樱去!同时,杀回马枪,再入油菜地赏花,油菜花,你的花期真长,樱花要好好向你学习哩;
世纪公园值得点赞哦,沪上哪家公园专辟一大块地种植油菜,专供游人足不出沪,欣赏油菜花!油菜花让我心醉神迷。
今日来此园观荷,离开荷塘,抬头一看,又见竹篱围起的一个“蔬菜花园”!
信步走入,这是一片精耕细作的农家小菜园啊,面积在1亩 → 2亩之间。小菜园有雅称 -
蔬菜花园。这确实是一个创意。自幼在镇江小城,翻阅宝盖山,农田和农家步行可及。1957年迁徙到上海,家住漕河泾。现在的漕河泾属于徐汇区,高楼林立,而60年之前的漕河泾则是一派田园风光。河道纵横,池塘密布,水草丰茂,鱼虾可见。周围的住家原先皆农民,当时,为了建造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师院,他们皆成上海最早的拆迁户。中学就读六年的南郊中学就被田园所围,见惯了种在地里的各种瓜果蔬菜。考入复旦之后,年年有三夏三秋劳动,地点:罗店公社。各种农活,皆能上手。1970年又到杭州乔司的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一年半的时间内,摸爬滚打于大田间。1972年到海岛玉环县任中学教员,偶尔参加劳动,也就是到海边去种紫菜而已。参加农田劳动几乎没有,日后,越来越少。田园风光,渐行渐远,退休之后,常去农家乐,得到心灵的弥补。
今春踏入油菜田,今日踏入小菜园,扑面的亲切感啊,毕竟自幼看惯的呀。
夏日正是蔬菜地最有看头的时候,紫茄,青番茄,杂色南瓜,长丝瓜,刺身黄瓜
......,更引人注目的是绽开的茄子花,南瓜花,丝瓜花,冬瓜花
......。虽然它们并非观赏花,其形状及颜色,观赏性十足啊。所以,我一直认为,世上的每一种花都把自己扮得最靓,有理由认为自己是世上最美的花。就像女孩子,哪一个不认为自己是小公主?哪一个不用心扮靓自己?
--
这是什么?
--
这是黄瓜!这是南瓜......。原来,它们长在地里是这样的。
--
长在地里的,要比菜场里的好看多了!
--
南瓜花这么好看......。
传入我耳的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和五六岁的女儿对话。小女孩的眼睛里闪烁着新奇,好奇和欣赏哟!
唉,真好!世纪公园,从“乡土田园区”到“蔬菜花园”,办了件有创意的好事。本来嘛,当年建造世纪公园圈地圈得那么凶,面积太大,大有潜力可挖啊。
当今,城市的进程快速推进时,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便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水泥森林中,田地和作物一起变得稀缺起来……。
“蔬菜花园”项目将花园的精美性与菜园的实用性巧妙结合,让蔬菜替代传统的园林花卉植物,成为造景的主角。令游人耳目一新啊!
观荷于烈日之下,无凉棚,无茶座,实乃一憾。 没有想到的是,蔬菜花园内有凉棚,凉棚下有桌椅可坐,权当世纪公园的荷塘茶座吧!在凉棚内,闻荷香阵阵,闻沙沙杨树叶声,呷一口自带的凉茶,听听音乐,听听《喜马拉雅FM》的古诗词朗诵,写写打油诗,发发微信照片......,倒也不失为今日观荷之一乐!
在蔬菜花园的“茶座”收听陆游的《游山西村》,觉得有点儿应景,味道真是好极: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