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不是”井“!【9月27日午休之余重发】

标签:
新疆坎儿井中国创造历史遗产旅游休闲 |
分类: 寻踪山水 |
题图:坎儿井【借自网络】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
我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我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坎儿井这项工程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有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我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米3/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l8米3/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图一 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
【为了便于游客观赏这项古老的水利工程,2007年,新疆最大的“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开放。】

图二 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
【另两项是:万里长城和运河,居士的意思是,还是将“长城”改为“都江堰”为好。】

图三 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

图四 天公作美之一 -- 钙质粘性土成全了坎儿井!

图四 天公作美之二 - 倾斜的地形成就了坎儿井!

图五 坎儿井,暗渠也!

图六 历史永远铭记!
【不仅是坎儿井,而且新疆的“米泉”也跟左中棠有关,是他将湖南的大米引种到新疆!】

图七 历史永远铭记!
【至今,在新疆还有林公井,林公渠,林公车的命名存在,140多年过去,人民还在怀念这位民族英雄!】

图八 继续参观暗渠

图九 最明了的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的命名还是以“百眼串井”、“地下渠道。”最科学,君以为如何?】
